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官网6月11日报道,该校生物学系教授约书亚·B. 普洛特金(Joshua B. Plotkin)等人新发表的论文《对旨在促进合作的公共机构的遵从》,借助数学模型研究如何建立公共声誉监测机构,以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
人具有合作精神,但有许多研究显示合作精神是有条件的:人们更有可能与他们认为“好”的人合作。根据间接互惠理论,即使不会获得实际利益,人们也倾向于与一个声誉良好的人合作,因为这能增加社会资本、提高自己的声誉。但是,当社会成员众多时,人们很难了解与自己互动的人声誉如何。而且,人们对他人声誉的判断具有个人化特点,看法不一致时也无法达成合作。声誉监测系统由此产生,例如电子商务平台的卖家星级、信用评级机构的评分,帮助人们判断能否与另一个人打交道。
这项新研究提议建立公共声誉监测机构来促进合作,并使用数学模型测试了此类机构应具备哪些核心特征,以及人们在何种情况下会遵循机构的评估意见。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情境,个体可以选择基于自己对他人声誉的判断或基于公共机构对他人声誉的评估来作决策。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调整公共声誉监测机构的规模和评估的严格性,可以实现最高程度的合作,规模和严格程度的最优值取决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规范。而且,人们对公共机构的遵从会通过社会传染而传播,即使最初仅有少数人遵从公共机构的评估意见。
那么,如果人们必须为支持公共声誉监测系统而交税,会发生什么?此类机构能否避免腐败或偏见?如果总人口中存在多种社会规范会怎样?普洛特金等人希望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考察这些问题,以便更好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人类社会。
(王悠然/编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