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随机反应揭示敏感行为动因
2018年11月30日 09: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1月30日第1586期 作者:侯丽/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11月27日,科技世界新闻资讯网报道称,敏感行为的发生存在一定的人口分布规律和驱动原因,但传统调研方法很难让被调查者暴露敏感行为,学者建议使用随机反应调查法更好地分析敏感行为背后的原因。

  美国卡罗拉大学和加拿大亚伯拉大学的研究者共同针对敏感行为展开了调查。在调查中,敏感行为被界定为违背社会正常规范或法律规定的行为,如非法狩猎、骚扰、贿赂、滥用毒品等行为。

  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模型,通过定量随机反应(quantitative randomized response)来调查敏感行为。研究人员解释称,在调查敏感行为问题时,与个人隐私有关的问题会让被调查者产生排斥心理,直接调查往往难以得到真实数据。为得到敏感行为的可靠样本数据,使被调查者没有后顾之忧地给出真实答案,同时保护好其个人隐私,有必要采取随机化的、间接的回答方式来采集信息。随机化回答方法,往往是指在调查中使用特定的随机化装置,使得调查者以预定概率来回答敏感性问题,而不直接暴露敏感性问题与自己身份之间的关联。

  具体而言,研究过程主要是在容器里面储存一些乒乓球,有的标上数字,有的没有任何标记,抽到数字的被调查者要将数字告诉研究人员,没有抽到数字的要回答研究人员的问题,如每年会进行几次非法狩猎活动等。研究人员会提前对抽取物进行编排和绘制,通过这种间接询问方式,研究人员可以获得无防备心的真实答案,并从中计算出不同人群敏感行为发生的概率及动机,但整个过程并未直接对应被调查者身份,对方不必暴露自身隐私,如职业和姓名等。

  研究人员称,这种方式十分有效,比如,调查发现,处于郊区而无固定职业者更容易参与非法狩猎;在一个社区里有一定比例的退伍军人也会导致该社区非法狩猎行为的发生。该研究团队正在尝试通过该种间接的随机化调研方式,发现敏感行为产生的更多个体动因。

  (侯丽/编译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