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美国减贫政策效果不理想
2017年12月08日 07: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2月8日第1348期 作者:记者王悠然

  本报华盛顿12月5日电 (记者王悠然)美国一项新研究提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台的减贫政策促进了公共服务行业的发展,但也加强了劳动力市场上种族、性别、资质的分层。

  据美国斯坦福大学慈善与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消息,该中心博士后研究员克莱尔·邓宁正在开展一项关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美国政府减贫政策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邓宁发现,美国前总统林登·约翰逊20世纪60年代推出的减贫项目“新事业”起到了创造就业岗位的作用,但这个项目未能发展成为“事业”。“新事业”项目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延续至70年代初,主要内容是向医院、学校、小型社区诊所和幼儿园等大量非营利机构提供资助,以便为缺乏职业培训的劳动者创造在公共服务领域就业的机会。据邓宁估算,该项目创造了24万—40万个对职业技能要求较低的岗位,也拓展了创造公共服务行业入门级岗位的方式。但是,新增岗位工资低,也未能提供政府宣传的职业上升前景,在这些岗位上工作的基本是非裔和拉丁裔女性,她们通常被排除在为男性设计的现代就业项目之外。

  邓宁说,“新事业”及当时其他一些减贫项目的理论依据是美国社会学家阿瑟·珀尔和弗兰克·里斯曼合著的《穷人的新事业:公共服务中的非职业人员》。两位学者进行的为期一年的小范围预实验显示,贫困、缺乏职业技能的人可通过在医疗、教育、福利等领域担任辅助人员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珀尔和里斯曼呼吁政策制定者为低技能劳动者创造更多岗位,但他们对这些岗位的职业上升前景的描绘不切实际。例如,他们称不具备专业技能的医护辅助人员经过在岗培训后能成为医生。邓宁表示,通过“新事业”项目获得工作的女性,建立起一份事业的人非常少。“认为一份工作足以令人摆脱贫困的观点延续至今。当前,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就业构成潜在威胁,政策制定者和相关人员需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