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学者建议深化暴力心理学研究
2016年12月21日 09: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2月21日第1114期 作者:王俊美/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12月13日,英国巴斯大学临床心理学与应用科学教授保罗·萨科夫斯基斯(Paul Salkovskis)在“对话”网撰文表示,暴力已成为目前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不论是受害者、犯罪者还是目击者都要为此付出代价。如果人们能够对引发暴力犯罪背后的原因有深入了解,便能有效降低暴力犯罪率。

  萨科夫斯基斯表示,毫无疑问,暴力行为与心理学有关,源于一系列复杂的情绪动机与反应机制。有专家认为,暴力行为与其他心理问题具有相似性,可被视为人类正常反应的延伸。人们会有悲伤情绪,但罹患抑郁症的却是少数;人们会担心,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焦虑症。这也意味着,人们会有攻击和仇恨倾向,但只有少数人会把这种情绪转化为暴力行为。

  多项研究表明,暴力行为通常以两种形式发生:“工具型”暴力和“情感型”暴力。前者是作为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如通过抢劫获取财物;后者是由情绪主导,作为目的本身而存在,如攻击行为。

  关于“情感型”暴力研究,萨科夫斯基斯表示,曾有研究表明,人们的早期经历与暴力犯罪行为息息相关。如果一个人的童年充满创伤、虐待或被忽视,日后发生暴力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尽管此类个体表面看可能充满自信甚至自大,但学者认为,这是他们对内在羞耻、脆弱、敏感的掩饰。萨科夫斯基斯认为,一旦他们遭受贬低或羞辱,将无法原谅对方,只能以暴力回应。这不仅是为了捍卫个体的自尊,更是为了惩罚造成伤害与羞辱的对方。

  萨科夫斯基斯表示,对于暴力行为背后的心理学研究仍不完善,还需对各项理论研究进行验证和继续探索。

  (王俊美/编译

责任编辑:韩慧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