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非安全合作与共赢发展
“当前非洲安全形势与中非和平安全合作”国际研讨会召开
2016年06月27日 08: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6月27日第994期 作者:本报记者 姚晓丹

  6月23日,由外交学院主办的“当前非洲安全形势与中非和平安全合作”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摩洛哥、塞内加尔等国的近6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与会专家围绕非洲安全形势的发展与演变,影响非洲安全与稳定的有关因素,非传统安全问题和后现代战争所带来的挑战,中非在和平与安全合作方面的战略、政策、路径与措施,以及中国在维护非洲和平安全方面所作出的贡献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非洲地区冲突成因复杂

  塞内加尔圣路易加斯顿贝尔热大学(Université Gaston Berger de Saint-Louis)政治学教授穆萨·迪约(Moussa Diaw)表示,非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长期冲突,给非洲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冲突所带来的不稳定性更是影响到非洲的未来,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冲突现象的性质和成因进行探讨。他认为,当前非洲地区存在的冲突问题成因较为复杂,部分冲突是由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问题造成的。1884年11月至1885年2月举行的柏林会议(Berlin Conference)上,欧洲列强对非洲大陆进行了瓜分。他们在分配各自的势力范围时完全没有考虑当地人的经济利益、文化传统和社会需求。这种对边界的划分,在非洲国家脱离西方的殖民统治独立后仍然被沿用了下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这种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经济环境上的不同,被转化成了以文化或宗教等为标志的政治分歧,也被用来作为发动国家间战争或者内战的借口。此外,经济因素包括对经济利益和自然资源的再分配需求也是部分冲突发生的原因之一。

  维护非洲的安全与稳定

  与会学者表示,为了维护非洲的安全与稳定,一方面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非洲国家之间的合作。为了更好地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组织,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也需要向非洲国家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则需要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减少贫困人口,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

  贝宁乌代布北美大学(Houdegbe North American University)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朵夫·库尼亚宗德(Christophe Kougniazonde)认为,安全与发展是两个紧密相连的问题。如果没有安全的环境,那么发展就难以持续;反之,如果国家发展停滞不前,那么其安全与稳定也就很难得到保证。目前非洲急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并培养在各方面更有竞争力的人才。为了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资者,有关国家需要改善投资环境,使外国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几内亚外交与海外侨民部亚非中东司副司长、科纳克里圣雄甘地大学(Université Mahatma Gandhi de Conakry)教授穆罕默德·卡马拉(Mohamed Camara)认为,为了维护非洲的和平与安全,需要加强有关各国的治理能力建设,重视青年人的需求,使他们能够对未来抱有希望,从而减少极端组织对青少年的影响。

  北京外国语大学亿阳讲席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副所长丁一凡也认为,为了保证非洲的和平与安全,首先需要加强非洲国家自身的力量,使他们具有必要的、足够的能力,可以独立地保证自身的安全与稳定,这将有助于非洲获得真正的、持久的和平。

  中国是非洲可信任的朋友

  库尼亚宗德认为历史上长期的友好交往,使中非之间具有长达数个世纪的彼此信任的关系,中国是非洲国家可以信任,也应该信任的朋友。在发展经济和维持安全稳定方面,非洲可以向中国学习。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也曾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现在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正在为世界和平与安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迪约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毋庸置疑的贡献,也为非洲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许多帮助。非洲国家面临多重挑战,在此方面中国的声援和支持非常重要。如今非洲充满希望,是世界上发展节奏最快的大陆之一,非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可能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为了帮助非洲抓住机遇,实现反贫困、提高人民教育水平,以及建设和谐而安全的发展环境,需要世界各国的帮助,当然也需要中国的参与,需要中国专家学者的宝贵意见。

  丁一凡表示,中国学者应该根据非洲各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特点,进行更加多样化的研究,更多地到非洲进行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从而可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此次研讨会由外交学院外语系主任、教授李旦主持,外交部非洲司原司长、中国原驻瑞士、摩洛哥大使许镜湖,中国原驻刚果民主共和国、黎巴嫩大使、外交学院兼职教授吴泽献出席此次研讨会并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