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
2023年06月08日 14: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6月8日第2667期 作者:俞国良 张哲

  在心理健康服务正从加速度的外延扩张向高质量的内涵提升转变的重点攻坚阶段,如何以数字化赋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用数字技术引领新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成为教育学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亟须思考的关键问题。 

数字技术助力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不仅是教育信息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面临的新机遇,更是实现其快速发展、“弯道超车”的突破口和生长点。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开发新兴心理健康科技产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必将助力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首先,数字技术有助于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调查发现,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投入更多、发展更快,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更高;而一些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学校不但缺乏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资源,而且为心理健康服务投入的经费也较少,致使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普遍较低。面对这一现状,数字技术可以利用网络、云端等信息平台向广大学生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教授相关心理健康技能,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获取优质心理健康教学资源。通过技术的进步缩小学校之间乃至地区之间的心理健康服务发展差距,随时随地满足广大学生对高质量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

  其次,数字技术有助于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严重短缺,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服务实际需求,更无法满足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导致有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学生无法得到及时干预。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心理辅导与咨询等专业能力亟待提升。由于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工作千头万绪,且缺乏实践基础,目前从事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的教师大多由思政课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兼任。他们大多缺乏系统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心理咨询训练,不可避免地存在专业性和规范性不足的问题,致使许多学生有求助需要但不愿意来学校心理服务中心寻求辅导和干预。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钥匙”,学生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向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又能够采用应用程序或虚拟现实等技术直接改善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

  最后,数字技术有助于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评估测量的客观性、规范性问题。当前,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测量主要依据心理健康量表,包括标准化量表和非标准化量表。前者在测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时容易失真,因为标准化测量的前提是学生自愿真实作答,但许多学生在测量心理健康水平时往往乱填或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后者在测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时则容易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两种量表各自的不足与缺陷,导致心理测量的结果很难准确用于心理健康评估和诊断。然而,在其他健康领域如对身体肿瘤的测量中,已经能够通过结构化、标准化的工具获得生物指标和客观身体指标来指导治疗。随着数字技术在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快速发展,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已经能够为学生群体的心理评估和诊断提供客观、连续、规范的数据,并能够以此作为对他们实施教育与干预的科学依据。 

数字技术赋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过程 

  数字技术与心理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本质上是利用技术对教育的基本要素进行变革,即把数字技术与心理健康服务的结构要素进行匹配,旨在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能,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过程,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第一,数字技术为心理健康的“预防与教学”服务。心理健康“预防与教学”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基本环节。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心理健康“预防与教学”,除了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外,还可以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和训练,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健康“预防”主要通过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来实现。首先,一些内容翔实、规范的心理健康科普网站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心理健康知识、获取心理健康相关经验的平台。与广告、报纸、宣传册等传统科普方式相比,数字化网站能够更好地符合学生的浏览兴趣,也能够利用信息内容及时、有趣、多样化的优势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心理健康“预防”还可以通过微信的相关功能来实现。学生通过关注、浏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或相关专业人员的“朋友圈”,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心理健康知识,接受心理健康科普,寻找相关讲座通知;通过“群聊”功能,可以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或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理念和调适方法;通过“公众号”,可以阅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周推送的相关文章,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与心理健康科普不同,心理健康“教学”一般是通过课程教学分析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其改善方法,并用大量资料加以阐释的过程。其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MOOC)。MOOC具有课程资源多元化且易于获取以及授课教师多具有权威性等特点,比较适合大多数学生使用。二是利用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与教师在心理健康课堂上互动更多,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也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内化。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心理健康教学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也能够很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第二,数字技术为心理健康的“辅导与干预”服务。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干预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关键环节。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那些不愿接受传统心理辅导与心理干预服务的学生提供了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更大空间。

  一般来说,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有强烈心理矛盾冲突或遭遇心理困惑的学生。因此,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主要是帮助学生向人格健全、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一种方式是基于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将一些已经证明成熟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和辅导计划(如辩证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接受承诺疗法等)传递给有需要的个体。研究表明,基于互联网进行的心理辅导能够产生同传统心理辅导相同的效果,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健康身心行为的产生。另一种方式是基于数字平台。比如,有研究者基于互联网建立了一个名为“Take Care of Your Mood”的心理情绪辅导平台,用于预防和减轻青少年抑郁情绪。研究显示,该平台能够有效增加青少年情绪调节方面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青少年的抑郁情绪。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这些采用数字技术的心理辅导大多侧重于个人使用,但仍有很多辅导工具方便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学习和训练,为“同伴支持”或“朋辈互助”提供便利。

  虽然心理辅导、心理咨询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对于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心理上存在障碍或心理功能失调的学生却不一定有效,这时就需要心理干预发挥作用。数字技术与心理干预主要通过三种形式进行结合。一是通过应用程序。它可以覆盖心理干预的所有阶段,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心理健康服务。通过应用程序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被证明是有效的,特别是在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方面有很好的干预效果。二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发现,将被试置于沉浸的数字虚拟情境中,呈现他们恐惧的特定刺激,能显著提升被试的心理适应力,对社交焦虑症、幽闭恐惧症、特定恐惧症(如昆虫恐惧症、恐高症)等心理问题都有很好的干预效果。三是通过视频游戏。它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干预中,如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物质滥用等与情绪有关的心理问题,使用者一般通过正性和负性反馈来增加或减少其行为频次。值得注意的是,视频游戏虽然是最为流行的心理干预方法之一,但其引发的常见的关节和肌肉损伤、癫痫发作以及成瘾问题也需要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第三,数字技术为心理健康的“监测与评估”服务。心理健康监测与心理健康评估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随着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以及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在技术层面变得可行,不仅有利于保障个体的身心健康,还有利于改善临床实践。

  在心理健康监测方面,可以利用瞬时生态评估技术(EMA)进行监测。这种评估技术通过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掌上电脑等设备实现,能在多个时间点对学生的身心状态进行反馈。与传统的纵向监测和横断面监测相比,瞬时生态评估技术能够清晰捕捉学生瞬时的心理健康变化状况。此外,也可以利用数字表型技术进行心理健康监测。数字表型指个体通过移动数字设备所获得的与身心健康相关的大量数据形成的数据集合。例如,社交媒体发文量、手机通话时长、短信发送频率、校园卡出入记录等都可以作为标识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数字表型。

  由于采用数字技术进行心理健康监测的数据量较大,往往难以进行统计分析,不能直接给出测评结论,因此,还需要利用数字技术对监测结果进行有效评估。一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评估。对于经常使用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平台的青少年来说,人工智能能够通过关键词等大数据评估自杀、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产生风险。二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进行评估。从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视角看,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对学生的重要生活事件、生活背景、目前情绪状态、既往心理辅导及心理干预的数据进行评估,帮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相关人员迅速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从而制定出诊断和干预的最佳方案。 

数字技术赋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实践 

  从实践的视角,把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科技支撑力量,有效实现数字技术赋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需要从数字技术赋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实践基础、实践路径和实践目标等方面进行诠释。

  数字技术赋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实践基础。毫无疑问,国家和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条例与制度规划等顶层设计,是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数字化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解决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数字化程度不高、供给侧结构错位、发展不均衡等现实问题的实践基础。因此,尽快出台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数字化发展宏观政策,明确发展目标、实施规划和行动指南,完善校园数字安全、数字鸿沟等技术框架,弥合学校心理健康服务重点领域的政策缺口,有助于从源头上消除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数字化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为完成上述任务,必须“摸清家底”,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数字化发展提供实践依据。具体来说,一是调研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偏好和习惯;二是调研当前数字技术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应用的现状;三是调研学生对学校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未来的发展期许。在此基础上,再制定统一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数字化资源开发基准,设置统一的建设标准。同时,应加大对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大力提升农村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先进性、全面性,实现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在地域、城乡、学校之间的均衡分配,为其发展夯实基础。

  数字技术赋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实践路径。一是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数字化的教学实践形式。首先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开放教育资源。学校可将数字化心理健康学习及教学资料进行整理、整合,然后与教师、学生共享,将教学过程融入数字媒体,把基于自身资源开发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上传到学生校内邮箱、学生资源管理系统等数字化媒介。其次要利用数字技术虚拟现实。学校可基于“虚拟社交”理念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创设“社交交互式教学场所”,建立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协作交互新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使教师的教学独立于空间、时间,实现异步教学,还能使学生在虚拟社交中实现与教师、同学的交互式学习。最后要利用数字技术应用系统。借助数字技术系统为学生提供诸如图片、文本、视频等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记录与分享,确保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与反思。

  二是加强校企协作,培育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数字化的成长土壤。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数字化建设应整合多主体力量,实现交互协作。首先要共建数字化时代满足学生心理健康需求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机制,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VR等新兴技术开创性引入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实践与设计中,开发以新业态、新技术、新设备为支撑的新模式。其次要共建高质量、高水平的数字化心理健康教材机制,将先进的数字技术与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发挥数字化心理健康教材在心理健康教学与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再次要共建与学生心理健康需求相吻合的课程开发机制,从学生整体的心理发展阶段入手,搭建有效融合新兴数字技术的系统化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统筹整合匹配数字化心理健康教学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最后要共建学生心理健康的监测和评估机制,探索可操作、可视化的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实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及时反馈和过程性评价,协助学校及教师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动态变化。

  三是做好发展试点,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数字化开花结果。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数字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和践行涉及基础设施的建设、高新技术的引入、数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数字转型能力的优化和提升等问题。其中又以两大难题最难攻克,一是许多学校存在着一味追求新技术、新方法而忽视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实际心理需求的问题;二是如何应对数字化、信息化带来的数据、信息和知识流通与共享的挑战。有鉴于此,不同层级、不同地域的各级各类学校应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导下,根据各自不同的实践能力、环境条件、发展现状,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预防与教学、辅导与干预、监测与评估等不同方面开展数字化的发展试点,从而保障数字化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建设“水到渠成”的效果。

  数字技术赋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实践目标。一是培养教师的数字技术素养,这是首要目标。教师要了解数字技术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能以此为基础思考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撰写出有价值的数字化教育实施方案;要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状况的变化以及他们在数字世界中的交流方式,使用适当的数字技术工具和设备,促进其协作性和个性化发展;要从开放的教育产品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中选择合适的教材,按照相应的标准体系支持教学;要及时把握数字化教育研究的新趋势、新机遇,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数字化教育能力;要利用自身在自我保护、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领域的知识,组织在法律与道德框架内的教学,指导学生了解不良行为的后果并注意保护个人数字信息。

  二是培养学生的数字技术素养,这是终极目标。学生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最终指向和直接受益人,其数字技术素养影响着他们对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的接受程度和使用能力。具体来说,首先要将培养数字素养的有关课程纳入学生必修科目。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开设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交叉学科课程,帮助学生建立数字素养的学识体系。其次要建立与数字技术有关的社团和竞赛。社团和竞赛的建立,不仅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还能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数字素养的提升落到实处。诚然,学生数字素养的提升不是通过一门简单的课程、一场激烈的竞赛就能实现的,但这些却是学生提升数字素养的必经阶梯。

  未来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数字化进程或许还会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我们扎根中国大地,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战略制高点,以数字技术赋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以数字技术增效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现代化,促进数字技术与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相伴相生、共生共长,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数字化发展必将取得新成效、新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平台;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