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业专攻 可以为家——徐彬的治学浅谈
2020年05月11日 08:4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11日第1922期 作者:任慧君 马鑫磊

  “徐徐而来,彬彬有礼”,这就是徐彬教授给人的最初印象。初次见他,他上着一件深蓝色羊毛衫,不高的个头,微胖的身形,说话声音不大,语速较慢,语调抑扬顿挫。他演讲时如行云流水,徐徐道来,从中可以感受到他浑身散发出的儒雅。后来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发现他就是这样一位内心安静、外表朴实的人。

  徐彬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翻译硕士中心主任,兼任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翻译技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译协校企合作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自1994年他到学校工作以来,先后为本科英语专业和翻硕研究生讲授过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口译、翻译技术、科普翻译等课程。

  在翻译教学中,徐彬秉承“实践先行、理论为辅;能力为核、技术赋能”的教学理念。“实践先行、理论为辅”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既走得快,又走得稳。他认为,要学好翻译,第一点就是要建立语言的敏感度,培养学生对翻译工作的兴趣,其后加上超大量的翻译实践,从而让他们在学习翻译知识时“心里有底”。在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他尽其所能为学生争取翻译实践的机会。除了给学生提供一些双语对齐的文本材料学习外,还让学生在原文本和译文本的对比分析中,不断提升翻译技能,强调学生要多参与“真枪实弹”的翻译实践。

  徐彬非常重视学生在图书翻译方面的“实战训练”。他认为,图书翻译要求质量高、流程快、把控严、责任重、时效强、精度高等,特别能锻炼译者的综合能力。为此,他推介一些优秀学生参与到引进版图书英译汉的翻译工作中。在签订合同开始着手翻译书籍时,徐彬往往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这使他们的翻译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要想成为翻译行业真正的佼佼者,光“赤脚而奔”是不够的,所以,徐彬常常鼓励学生多读一些翻译理论书籍,多了解那些著名翻译家的翻译思想,为他们今后的翻译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指导思想。

  “能力为核、技术赋能”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们在翻译的历程中走得既坚实,又稳固。徐彬很早就预测到计算机技术将渗入翻译行业的大趋势,颇具前瞻性地掌握了计算机技术辅助翻译的各种技能,并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保证了翻译实践的“可持续性”。他是国内较早在高校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翻译技术实践课程的教师。他让学生逐步掌握翻译工具Déjàvu、MemoQ、Trados等CAT技术。同时经过潜心研究,他还开发出一套独特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流程,这样就能培养学生毕业后很快适应新时代翻译事业的需求和挑战。

  除了翻译教学外,他在翻译实践方面笔耕不辍,成果突出,积累了丰富的笔译实践经验。目前,已出版译著40余部,逾1000万字,涉猎文学、天文学、现代物理学、生物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主要译著有:《宇宙为家》《科学与宗教》《链接——网络新科学》《爱因斯坦的宇宙》《素描精义》《证券分析》《艺术宇宙》《宇宙小传》等。他曾为山东省电视台翻译专题片《天路纪行》(与贾磊合作)和《数风流人物》等20多集电视作品,此外还为《孔子的女性后裔》和《民勤的春天》等电视片翻译过字幕,分别被美国探索频道和日本NHK等采用。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翻译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也势不可当。近10年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硬件承载能力持续增长,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等深入发展,促使翻译技术突飞猛进,翻译系统功能不断改善,智能化、语境化、可视化、网络协作化等越来越突显。在这种趋势下,徐彬因势而动,随势而行,不断学习,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国内遥遥领先。1990年,计算机辅助翻译崭露头角,他就开始关注并应用翻译技术,陆续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CAT与翻译研究和教学》《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设计与实施》广受学界关注。此外,他还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其中《翻译新视野: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为国内第一部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专著,极具前瞻性,为建立和发展MTI专业中的CAT课程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借鉴。作为计算机辅助翻译实用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徐彬拓展的研究课题已经超出了CAT的应用技术,使翻译相关工作更加轻省、方便,为翻译从业者卸掉了沉重的文字处理“包袱”,使翻译工作变得更加“如鱼得水”。这些年,他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内外重大科研项目,如2010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大学外语教育专项研究课题“高校翻译专业本科教材建设研究——计算机辅助翻译综合课程建设”、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学文史著作平行语料库建设及在中国文化外译中的作用研究”、2015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基于网络及CAT技术的MTI团队合作翻译实训培养模式研究”、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郭沫若翻译作品版本演变研究及语料库建设”等。

  在翻译这条路上,徐彬怀着最初的那份热情和初心,从未懈怠。他认为:“翻译要越做越好,所有热爱翻译的人都要跟上技术发展的节奏,要做到‘心有余而力也足’,使翻译实践可以更加‘可持续’地发展,我本也不是达者,只愿为翻译尽其所能。”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文理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