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金:潜心耕耘 成一家言——钟泰的治学之路
2017年08月14日 09:3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8月14日第1269期 作者:宋德金

  【核心提示】在先生的著述中,特别是作为前后两个时期的代表作《中国哲学史》和《庄子发微》,自成一家之言,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近日收到朋友用微信传来佟冬致钟泰信札照片,根据这条线索,我查出并购到近年出版的《钟泰友朋信札》(上海朵云轩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不禁想起半个多世纪前与这位学界前辈有关的点滴往事。他不仅是我十分敬仰的师长,而且是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不应被遗忘的著名学者。

  钟泰(1888—1979),字訒斋,号钟山,别号待庵,江苏南京人。早年入江南格致书院,后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大学。归国后,任两江师范日文译教、南京法政专门学校日文教席,并开老庄讲座。20世纪20年代初,任杭州之江大学国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日战争期间,先后辗转于湖南、贵州、四川等地,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任光华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兼任上海文史馆馆员。1962年受聘于东北文史研究所(以下简称“文史所”,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前身之一),任研究员。后重回上海文史馆,1979年病逝于南京家中。

  钟泰先生的教诲

  我有幸亲聆钟泰师教诲是先生在文史所期间(1962—1966)。在这段时间里,先后受聘到文史所作长期授业或专题讲座者,大都是在20世纪20—40年代就已成名的著名学者、教授,如今尚能记得起来的,有钟泰、陆懋德、陈直、金兆梓、马宗霍、朱谦之、洪诚、沈文倬、陈登原、恽宝惠、范祥雍、丘琼荪、向迪琮、吴兆璜、吴天五等先生。而在这些学界名宿中,讲课时间最长并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当属钟泰师。

  当时,钟泰师已经年过七旬,相貌清癯,精神矍铄,颇有超凡脱俗、仙风道骨之概,这是先生在仪表上给人留下的共同而深刻的印象。根据文史所以“十三经”、“前四史”为基础课的安排,先生讲授《周易》《论语》《孟子》。所里要求我们无论以后从事文史哲哪个专业的研究,这三门是必修的课程,可谓基础的基础。先生讲课从来不用讲稿,脉络清晰,论辩有据,常常一口气写满一整黑板的粉笔板书,字迹工整,苍劲有力,有细心的学员于课后按笔记对照原书,均无差错。钟泰等名家在文史所的系统授课和专题讲座,一时名动当地学林。文史所外的著名学者、教授,如匡亚明、宋振庭、于省吾、金景芳以及所长佟冬等,都曾与学员一起听过钟泰先生等讲课。他们在当地学界引起的广泛关注,由此可见一斑。

  当时,全所学员都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初见钟泰师时难免拘谨,觉得他古板严肃,怕不好接近,时间一长就没有这个顾虑了。当有疑难向先生请教时,他总是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先生对学员观察细致,亲和近人。有一天晚上,我在图书阅览室读书写字,他走过来看了看,然后说,“你的字适合练习魏碑《张黑女墓志》”,随后让我到他办公室,亲手送我一本1946年中华书局发行、据清代书法家何子贞藏本玻璃版印刷的《旧搨张黑女墓志》。《张黑女墓志》在书法史上历来备受推崇,评价极高,如收藏者何绍基(子贞)评论说,此碑“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我想这也是钟泰师指导学书法者临摹此帖的缘故。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还时常翻阅这本碑帖,遗憾的是并未认真临摹,当然字也没有多大长进。

  当时,虽然我们无不被钟泰师的渊博学识、学者风度所倾倒,课堂忙着记笔记,课下悉心读经史,以期加深对课业的理解和消化,然而对先生以往的学术经历及成就却无暇多顾,所知甚少,后来才略知一些,可惜已经错过了那时当面求教的难得时机。

  钟泰先生的学术生涯

  综观钟泰先生的学术生涯,大体上可以20世纪40年代末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先后出版《中国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国学概论》(中华书局1936年版)、《荀注订补》(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等书,其中以《中国哲学史》最受好评,反响很大。

  《中国哲学史》系钟泰先生任教之江大学期间历时三年撰成。金天翮(松岑)序中说:“钟山富于理性,纯于学,其书立例谨严,忾乎独肩砥柱东流之责,可谓忧世之深矣。”当时寓居四川的金毓黻经同事的推介连续几天阅读此书,在日记中盛赞此书,称金松岑序中“所评至当”。又说:“钟山之择术焉醇,其观古焉涵泳反复,久而得其通。”还说:“钟氏之学,盖由宋学入,主程、朱,亦不废陆、王。”(《静晤室日记》,辽沈书社1993年版)金毓黻还称赞钟氏不像梁启超、胡适等论中国哲学者“多详于古而略于今,又往往造端宏大,而不能杀青”,“惟钟氏之作彻首彻尾,连结一气,颇能提要钩玄示后学以研究之矩,此诚近今所罕觏也”。(《静晤室日记》)充分肯定并揭示了钟氏《中国哲学史》的成就及学术脉络。其中“造端宏大,而不能杀青”云云,显然是暗讽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出版多年之后,迟迟不见卷中、卷下问世。

  在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和钟泰《中国哲学史》之间,还有陆懋德《周秦哲学史》(京华印书局1923年版)出版。陆懋德是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历史系首任系主任,曾在文史所讲《左传》。近年,随着社会上、学术界对民国史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钟泰、陆懋德等远去的前辈学者和著作也进入了专业研究者的视野。

  后期,主要是讲课和继续从事老庄研究。在文史所的几年里,应该是钟泰师平生最为舒心的一段时光,文史所聘请的老教授、老学者在生活和工作上都得到很好的安置。

  钟泰先生的庄子研究

  在文史所期间,钟泰师除讲课外,还将他积数十年研究的成果《庄子发微》撰就定稿,请人抄写成册,序言由钟泰师亲笔书写,文史所出资石印200本,发给全所学员人手一册,因未公开发行,故流传不广。二十多年后,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8年排印出版,并多次印刷,得以流传。

  该书对庄子33篇逐一考证分析,疏通诠释,认为庄子思想既不属神仙家,也“非道家而不同于老子”,明确揭示“庄子之学,盖实渊源自孔子,而尤于孔子之门颜子之学为独契”,“为颜子一派之传”(《庄子发微·序》)。其实这一论断,先生早在《中国哲学史》中就有所述及,如说:“‘人间世’、‘德充符’诸篇,其所以推崇孔子甚至。”“‘天下篇’言内圣外王之道,此庄子之真实语也。”这一观点在《庄子发微》中得到进一步的阐述和发挥。《庄子发微》是钟泰师晚年的重要著作,受到学界好评。熊十力致钟泰信札称赞道:“大著诚不朽之作,庄子之学,如后来有人研究,必不能忽视此书也。”(《钟泰友朋信札》)熊十力此函时间署“七月廿九日”,据明信片邮戳标明“1964.7.29.20”判断,当为1964年无疑。信札中还说,“吾精力久衰,又值此酷热,尚未能看完”,可据此推测熊十力所见《庄子发微》应是钟泰师在文史所时的刊本。

  钟泰师毕生致力于儒学研究,尤其精于周秦诸子,下及宋明理学,融会贯通,多所发明。在先生的著述中,特别是作为前后两个时期的代表作《中国哲学史》和《庄子发微》,自成一家之言,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每当想到我们这些作为先生弟子及《庄子发微》第一批读者,却不曾有过深入研究和评论,实在愧对老师。

  在钟泰师学术生涯的最后阶段即文史所时期,亲聆先生教诲的弟子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大都没能在先生传授的领域钻研下去,然而钟泰师的学识风采、道德文章对后学影响至深,终生受益。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