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逝去的背影
2015年12月28日 08:3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2月28日第875期 作者:

  

刘浦江(历史学家)

   

  1月6日在重庆逝世,享年54岁

  1961年出生于上海,籍贯重庆垫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专业领域:宋辽金史、宋史、中国北方民族史。著有《辽金史论》、《二十世纪辽金史论著目录》、《松漠之间:契丹辽金女真史研究》等。

  浦江在学术上极为认真,真正可称得上潜心治学。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陈峰

  

黄济(教育学家)

   

  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原名于鸿德,1921年7月生,山东即墨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学家,新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长期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美育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教育学》、《教育哲学》、《教育哲学通论》等;主编《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概论》、《当代教师百科》等。

  对于先生之学术人格和教育情怀,真可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  石中英

  

庞朴(历史学家)

   

  1月9日在济南逝世,享年87岁

  1928年10月生,江苏淮阴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历史研究》主编(1982—1985)、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对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古代天文历法以及出土文献等均有精深研究,著有《公孙龙子研究》、《帛书五行篇研究》、《儒家辩证法研究》、《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白马非马——中国名辩思潮》、《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等。

  庞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等方面的研究,并致力于儒学文献的编纂和整理工作,成就斐然,洵为名山事业。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

  

周升业(经济学家)

   

  1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1928年4月生,安徽巢湖人,新中国金融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他积极推动金融学科教材建设,是新中国第一部金融学教材《货币信用学》的主要执笔人。其研究领域涉及信贷资金运动、货币流通、国际收支和金融体制改革等。

  “从实践中找问题,从理论中求答案”,是周先生一生的坚持,也是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田自秉(工艺美术史家)

   

  1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924年3月生,湖南省石门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新中国工艺美术历史和理论研究的重要奠基者之一。著有《中国工艺美术史》、《工艺美术概论》、《中国染织史》(合著)、《中国纹样史》(合著)等。

  先知如早春腊梅,虚心如破土之竹。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方李莉

  

沈渭滨(历史学家)

   

  4月18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8岁

  1937年6月生,上海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副会长、《近代中国》副主编等职。学术专长为近代史、晚清史、区域文化史、海派文化研究。著有《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洪仁玕》、《阿拉上海人:一种文化社会学的观察》(合著)、《道光十九年——从禁烟到战争》等。

  沈先生既能从宏大背景讨论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框架,更能在细节上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马勇

  

陈雪薇(党史理论家)

   

  5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1935年12月生,广东中山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名誉理事。学术专长为中共党史、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著有《历史的启示:十年(1957—1966)建设史研究》、《毛泽东与当代中国经济》等,主编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和决策调查》、《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和决策调查》等。

  她是一位追求真理、忠诚事业、授业明道的学者。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陈述

  

刘扬忠(文学研究家)

   

  5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

  1946年2月生,贵州大方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词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学术专长为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及旧体诗词创作。著有《唐宋词流派史》、《宋词研究之路》、《周邦彦传论》等。

  对学术,虔诚认真;待朋友,真挚热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杜书瀛

  

杨静远(翻译家)

   

  6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1923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审、中国译者协会第二届理事。译著有《马克思传》、《马克思恩格斯传》(合译)、《哈丽特·塔布曼》、《夏洛蒂·勃朗特书信》、《勃朗特两姐妹全集》、《杨柳风》、《彼得·潘》。著有《炼人学校——五七干校生活一千日》等。

  显翻译之美,存历史之真。

  ——著名媒体人、作家  李辉

 

张友仁(经济学家)

   

  6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1923年11月生,浙江台州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曾任北京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北京经济学总会理事等职。学术专长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史研究。著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史》、《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等。 

  半世披沙求道统,一生解典向贤模。

  ——西安财经学院院长  胡健

  

宓汝成(经济史学家)

   

  2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924年1月生,浙江慈溪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专业方向是中外经济关系,尤以中国铁路史研究蜚声中外。著有《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综述》等,编有《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1912—1949)》。

  宓汝成先生在外债史研究、铁路史研究方面称誉学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魏明孔

  

施丁(历史学家)

   

  2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1933年3月生,江苏丹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兼治秦汉史。著有《司马迁行年新考》、《中国史学简史》(合著)、《资治通鉴述评》(合著)等,主编《汉书新注》等。

  施丁先生是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的创建人之一。研治史学史创获甚丰,尤为《史记》研究的名家。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陈其泰

  

罗国杰(伦理学家)

   

  3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1928年1月生,河南内乡人,著名伦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长期致力于我国伦理学理论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拓者。著(编)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伦理学》、《中国传统道德》(五卷本)、《中国革命道德》、《道德建设论》、《罗国杰文集》等。

  丹心创伦理大业,青笔著道德文章。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  姚新中

  

郭寿康(法学家)

   

  3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1926年7月生,天津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科和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科奠基人之一。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曾参与我国多部法律法规的起草与修订,著(编)有《国际技术转让》、《国际贸易法》(合著)、《国际经济贸易仲裁法》(合著)等,主编《知识产权法》、《国际经济法》等。

  他学问涉猎之繁博、阅历之丰富、学术生命之漫长,在当今中国法学界,罕有其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春田

  

童庆炳(文艺理论家)

   

  6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1936年生,福建连城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家学会副会长等职。学术专长为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的研究。著有《文学概论》、《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文学创作与审美心理》、《文体与文体的创造》等。 

  待人温润如玉,治学通达坚毅,为师堪称典范。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王一川

  

王保树(法学家)

   

  6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1941年6月生,河北任丘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曾任清华大学法学院复建后首任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会长等。学术专长为商法学、经济法学研究。著有《经济法》、《商法的改革与变动的经济法》等,主编有《经济法原理》、《商法的原理与实务》等。

  在生命与使命之间,置使命于上,为法学教育、为中国的商事立法与实践而奋斗着。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朱慈蕴

  

熊性美(经济学家)

   

  7月8日在天津逝世,享年89岁

  1926年11月生于北京,江西丰城人,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是该校最早参与设计和实施世界经济学科规划者之一,曾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等职。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世界经济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问题等方面,著有《当代国际经济与国际经济学主流》等。

  熊先生是少数具有世界眼光、关心人类命运、关注生态环境的学者之一。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季铸

  

刘升平(法学家)

     

  9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1928年11月生,湖南湘乡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曾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秘书长、会长等职。长期从事法治理论、立法理论和法理学基本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当代中国法理学等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当代中国法理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著有《法学概论》(合著)、《社会主义法制基本知识》(合著)等。

  刘老师在对中国法治的推动、对中国法理学科的重塑、对学术事业的贡献等方面,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张守文

  

魏金玉(经济学家)

   

  10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1926年5月生,河南唐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经济史研究》主编等职,毕生致力于明清经济史和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对封建经济的特征和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运动规律,有深入系统的探究。著有《明清时代的农业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合著)、《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合编)等。

  魏先生是中国经济史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主要创办者,为经济所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徐建生

  

李小凡(语言学家)

   

  7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

  1954年10月生,江苏苏州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从事汉语方言学的教学与研究,在汉语方言语法、语音、层次等领域有突出贡献。著有《苏州方言语法研究》、《苏州话的单字调转移及其成因》、《语法研究中语义分析法和方言比较法的运用》等。

  (李)小凡老师坚持30年做方言调查,其中有学术求真的动力,更有教师的责任感。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温儒敏

  

罗大华(法学家)

   

  11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1936年8月生,福建武平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曾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学、刑事司法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中国法律心理学事业的创立和发展有突出贡献,是当代法律心理学开拓者、犯罪心理学奠基人之一。著有《犯罪心理学》(合编)、《犯罪社会心理学》(译著)等。

  罗先生是中国心理学研究方向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林崇德

  

袁良义(历史学家)

   

  7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1928年5月生,安徽宣城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农民战争史、清代经济史方面的研究,是“清一条鞭法”名称的提出者,对清代赋税制度的改革作以系统介绍,厘清了明清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著有《明末农民战争》、《清一条鞭法》等。

  (袁)先生表里澄澈,生性率直,心口如一,不筑城府。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  邸永君

  

郑立(法学家)

  

  11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1923年2月生,山西定襄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我国当代民法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法的基础理论、债与合同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婚姻法、经济法和民事诉讼法等。著有《企业法通论》、《民法概论》、《民法学》等。

  躬身力行五十载,著作等身,惠及学界,桃李天下,淡泊名利。

  ——烟台大学法学院院长  张平华

  

邵荣芬(语言学家)

  

  7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1922年12月生,安徽寿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长、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音韵学》副主编等职。在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为建立科学的汉语语音史作出了杰出贡献。著有《切韵研究》、《中原雅音研究》、《经典释文音系》等。

  现在,几乎所有研究中古音的学者,都是在邵先生的学术框架体系内进行研究与发展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冯蒸

  

胡庆钧(人类学家)

  

  11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1918年12月生,湖南宁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多次进出凉山彝族地区进行社会调查,对研究历史时期彝族的社会性质作了大量工作。著有《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形态》、《早期奴隶制社会比较研究》等。

    胡先生一生低调安详,他的著作细致精深、博大通达,均可传世。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  易华

  

杨成凯(语言学家) 

   

  8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1941年9月生,山东招远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北京语言学会副秘书长等职。长期从事语法学理论、自然语言理解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等工作,善于把逻辑学思想引入汉语语法系统研究中,在目录版本、古籍整理等领域亦颇有建树。著有《汉语语法理论研究》、《广义谓词性宾语的类型研究》、《人间词话门外谈》等。

   如果我们都能像杨老师那样有强烈的辨析事理的意识,有一往无前的求真精神,我们的学术面貌可能会大不一样。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  张伯江

  

汪永祥(哲学家)

   

  9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1930年11月生,安徽怀宁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资深教授,曾任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编写方面有突出贡献,其编著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合编)、《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合编),是全国高校哲学专业的指定教材,曾多次再版,社会影响较大。

  笑哈哈处事,哲学融生活,大家境界;坦荡荡为人,善意对世界,诚爱精神。

  ——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总编辑、《学习时报》总编辑  钟国兴

  

黄绍湘(历史学家)

  

  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1915年5月生,湖南临澧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等职,是国内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撰写和研究美国史的学者,在学科发展史上有开拓之功。著有《美国简明史》、《美国早期发展史》、《美国通史简编》、《美国史纲(1492—1823)》、《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黄绍湘集》等。

  在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黄先生笔耕不辍,她的勤奋以及在学术上的重要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张宏毅

  

吕遵谔(考古学家)

     

    8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1928年2月生,山东福山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曾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等职。一生致力于旧石器时代考古和古人类学的教学与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内率先运用实验考古学的方法,系统研究石器的打制技术和微痕技术。著有《金牛山猿人的发现和意义》、《山东沂源猿人化石》(合著)、《鸽子洞的人类化石》等。

  吕先生在北大执教半个世纪,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教学与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王幼平

  

王仲殊(考古学家)

   

  9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1925年10月,浙江宁波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考古研究所所长、《考古学报》和《考古学集刊》主编、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等职。在中国汉唐考古学、古代史研究和日本考古学等方面造诣精深,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奉献毕生心血。著有《汉代考古学概说》、《从中国看古代日本》、《三角缘神兽镜》等。

  实事求是,严以律己,理之所在,决不退让,是王先生的治学之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  王巍

  

齐世荣(历史学家)

   

  12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1926年10月生,江苏连云港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曾任首都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会长等职。一生致力于世界现代史和世界通史的教学与研究,在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上造诣颇深,是我国世界史学科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著有《世界史》(合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合编)、《世界史探研》、《二十世纪的历史巨变》、《西方的没落》(译著)等。

  学精于中西之间,思勤于古今之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杨共乐

  

洛地(音乐理论家)

   

  9月6日在杭州逝世,享年85岁

  1930年生,浙江诸暨人,浙江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曾任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等职,长期从事民族文艺理论研究,在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民族词曲的本体构成等方面,有独到见解。著有《词乐曲唱》、《中国戏曲音乐类种》、《词体构成》等。

  擅言音乐戏曲,案头南戏北曲,直言不讳;精辨声腔剧种,场上鹘伶声嗽,如数家珍。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  周华斌

  

蒋大椿(历史学家)

   

  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1940年4月生,安徽无为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史学理论研究》副主编、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理事等职,在史学理论和中国近现代史方面有精深研究,成果丰硕。著有《马克思恩格斯论历史科学》(合编)、《唯物史观与史学》、《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研究》等。   

  史学园地勤耕耘,硕果累累慰平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编审  周溯源

  

王尧(藏学家)

   

  12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1928年3月生,江苏涟水人,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教授,曾任藏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等。在藏学、宗教学、民族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特别是在藏学领域,更是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著有《吐蕃文化》、《宗喀巴评传》、《西藏文史考信集》、《王尧藏学研究文集》等。

  骋怀纵笔,通摄汉藏;究极学理,滋育英华。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任小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