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主张稳定通货的林继肯
2011年06月02日 16: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林继肯1930年生于浙江青田,1949年考入南开大学金融系,1952年7月毕业,被分配到东北财经学院(即东北财经大学的前身)任教至今。曾任东北财经大学财政金融系主任,财政部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教材工作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金融学会副会长等职。198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6年获辽宁省优秀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林继肯是我国高校金融专业首批博导之一,是东北财经大学终身教授。

 

    严谨治学 笔耕不辍

 

    林继肯长期致力于金融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治学严谨,笔耕不辍,不断创新,取得了累累硕果。他研究的重点领域是货币流通,是我国著名的货币学专家。为了搞好教学与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他一生之中用了大量的精力攻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对马克思关于货币的基本思想与观点,了然在胸,并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之中。他一贯主张我国搞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定要坚持稳定通货,任何时候都不能搞通货膨胀。早在1979年,他就发表文章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不能搞通货膨胀。1981年他在《经济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坚持货币的经济发行》,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和有关部门的重视。1990年他出版了第一部专著《稳定通货论》,对我国40年来的通货稳定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1990年,林继肯利用在美国讲学的机会,在美国大学图书馆阅读了大量世界各国通货膨胀书籍及资料。回国以后,他花费了3年时间,在1995年出版了第二本专著《稳定通货续论》。进入新世纪以来,他更是勤恳钻研,继续努力攻克货币数量研究的难关,于2004年5月写出了专著《货币数量新论》。更为令人敬佩的是,他于2009年12月出版了新著《货币神奇论》。早在10年前,他就在《货币金融研究》一书“前言”中表示:“我给自己晚年提出的任务是,重新研究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和金融理论,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吸收西方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对西方经济学家的金融理论进行评论。”如今看来,这些任务都已完成了。

 

    勤恳工作 淡泊名利

 

    林继肯经常思考着“人活着为什么”这个历久弥新的话题,经过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刻苦学习,经过了解和参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他体悟到“人活着就是为着对社会、对人类作贡献”,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林继肯曾多年担任财政金融系主任,在从事繁忙的教学任务和大量的科研工作情况下,认真履职,克己奉公。他经常深入到师生中间,了解他们的教学和生活情况。他多次带头为省市对口帮扶的困难地区,为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区捐款捐物。青年教师与他合写文章的稿费,他从来分文不取。

  晚年,他对货币的本质、对历史及现实社会中大量存在的“拜金主义”,进行了潜心研究,写出了《货币神奇论》一书,提出“人民币要为人民服务”的主张,倡导国家干部和工作人员要“带头反对拜金主义,谴责拜金主义,干干净净地做人,快快乐乐地生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前进”。

 

    心胸豁达 生活规律

 

    回首林继肯走过的学习与工作历程,有三个重要时期为他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奠定了良好的坚实的基础。一是中学时代热爱阅读鲁迅、巴金、冰心等人的文学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写作基础。二是大学及年轻时期,精读《资本论》,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及金融理论基础。三是60岁时到美国讲学一年,阅读了大量的西方金融著作,开阔了眼界与思路。总结成功之路的经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心胸豁达、生活规律。早年,他的胃不好,做过切除大手术,但他泰然处之,配合治疗,成效良好。过去,无论工作怎样繁忙,他都坚持每天早晨跑步锻炼身体,每天都要跑上一小时左右,一坚持就是几十年,就连在美国讲学期间也未间断过。如今,虽然年事已高,但是每天下午他都要坚持徒步走一小时以上,几乎风雨不误。

  林继肯认为:“只有站在世界的高度,才能把中国的问题研究透彻。”对于那些出国纯粹为了游玩的现象,他感叹道:“如果这些经费都集中用在学科的交流上,那中国的科学事业将会有更大发展!”由此可见他为人正直、忧国忧民的品格。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