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艺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角色
2023年12月06日 10: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6日第2788期 作者:李玫 李孟鸿

  古丝绸之路作为一条交通枢纽,联结了古代中国与亚、非、欧等国家的不同文明,它不仅是中西方贸易、技术交流之路,更是艺术交往之路。漆器在我国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作为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符号影响深远。

  海上丝路“漆”相通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丝绸之路实为中外文化互为输送与传播之路,按路线由陆路和海路两部分组成。弥足珍贵的精美丝绸、温润柔和的淳朴瓷器、巧夺天工的隽秀漆器等共同组成了丝绸之路上绚美的画卷。漆艺承载了我国丰厚的民族内涵与美学思想,其溯源已久。从原始社会的一色漆、春秋战国的彩绘、秦汉时期的装饰镶嵌,到唐代金银平脱、宋元戗金、剔犀,明清的雕漆技艺等,都体现出我国“错彩镂金”“芙蓉出水”兼备的审美情趣。在丝绸之路研究中,关于瓷器、茶叶、丝绸的研究较为多见,而代表东方器物审美的漆器也不容忽视,其文化价值不可估量。漆器由于材质特殊,主要依靠海上运输,而湿度适宜的船舱恰好提供了良好的存储条件。我国自汉代起就与海外国家有贸易往来,唐宋时期交易更为频繁。13世纪,欧洲人通过马可·波罗的游记,对富有神秘色彩的东方大国产生了无尽的好奇心,而温州等港口的设置为漆器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僧人、传教士也将中国漆器带回故国;来往朝贡遣使更是直观促进了各国间漆艺的互鉴共享。海上丝路传播的不仅是技术文明,更是工匠文明与根植于中华沃土的思想文明,漆器的文化价值也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日漆艺技法相互交流,互为借鉴。我国漆艺在汉代进入发展黄金期,此时日本处于萌芽期。唐宋时期,中国漆艺输入日本,鉴真和尚六次东渡不仅向日本传输了我国的思想文化,而且将夹纻、描金、螺钿镶嵌等技法传扬过去。遣隋使、遣唐使远赴中国研习学艺进一步促进了日本漆艺的成熟,金银平脱、密陀绘、描金工艺不断丰富了日本的漆艺宝库。随着日本漆艺体系的逐步建立,两国交往趋于频繁。《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年间曾颁赐百余件雕漆器物予日本王妃,同时日本也曾向中国进献了器型精美、纹饰细腻的漆器。宣德年间,明政府“遣画工至倭国传其法以归”,另外我国诸多优秀匠人也曾侨居日本,如明末福建漆工匠欧阳云台善制雕漆,“云台雕”对日本影响颇深。明清以降,日本在中国漆艺基础上有所创新,确立了本土特色的日本漆艺,逐渐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究其根本,中日两国艺术交流功不可没,共同推动了世界漆器艺术的繁荣。

  欧洲吸收中国漆艺元素,家具装饰蔚然成风。16—18世纪,中国奢靡的漆器得到了欧洲上层贵族青睐,不少欧洲工匠开始模仿中国风格,掀起了“中国风”热潮,这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欧洲“洛可可”艺术风格的产生。洛可可风格细腻、繁复,具有高贵华丽的艺术底色,与中国明清时期精致、奢华的漆器气质相契合。法国人布罗斯在《发现中国》之“从瓷器到神学”一章中描述:“当葡萄牙人到达中国时,他们便在那里出售香料以及换取瓷器和漆器。”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商人将大批漆器从中国贩卖至欧洲,小到花具、酒具、咖啡用具,大到屏风、柜子、宫廷装饰随处可见,被广泛应用于家具和建筑装饰中。法国梅特纳夫人于凡尔赛与特里亚纳宫内布置了整套漆制家具,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也有融合中国风与洛可可风格的古漆画室。除此之外,欧洲人逐渐开始重视漆器制作,融入欧洲元素将中国漆艺本土化,如威尼斯雷佐尼科宫漆画木门,即是将中国漆板、漆画与欧洲绘画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欧式风格家具。

  佛教传播风靡一时,漆艺造像大受欢迎。丝绸之路汇聚了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与宗教文明。东汉时期,我国佛教盛行,寺庙繁多,为了“行像”方便,出现了夹纻造像。夹纻作为漆工艺的一种,因其轻便质坚,被各国所传习,应用于佛教漆像、修行器具中,不少寺庙建筑装饰中也会使用髹漆技法。佛教最初沿丝路从印度而来,在我国发扬光大,而后又沿丝路传播至东南亚国家,皆是文化交流互鉴的结果。日本效仿中国建寺立院,奉旨建造超大佛像,泰国也常研习我国漆艺技法,为佛教文化服务。

  “一带一路”“艺”相融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以来,共建国家在经济、科技、农业、教育、文化等各方面都携手同行、共同发展。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主席在会上提出“支持民间交往,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明对话”。文明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艺术交流用艺术架起友谊之桥,对“一带一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由中国国家画院承办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作品展”,吸引了188位艺术家参与,展出的197件作品绘制了丝路沿线的古今盛况;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国际大会”将世界各地的音乐汇聚在一起,奏响了世界友谊之歌。此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还通过舞蹈、戏剧、杂技等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阐释“一带一路”的文化内涵。漆艺也紧随时代步伐,开启了现代漆艺发展新征程。2023年10月2—6日,“‘一带一路’东京国际漆艺交流展”在日本东京举行,用现代语言阐释漆艺文化,展品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越南等国家,漆艺艺术家互相学习,共同促进了世界漆艺文化的繁荣进步。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弘扬中华民族漆艺文化面临着新机遇。漆器制作工序十分复杂,要经过胎骨制作、漆层髹涂以及漆艺装饰完成,周期长,难度大。造物时讲究“工巧”和匠心。在今天,作为传统工艺的漆器制作更应弘扬工匠精神,固守本心,潜心学习前人经验。漆艺既是传统的,亦是现代的,在当代语境中,漆艺迎来了新的变化。当今的创作者应着力将漆艺与生活审美建立关系。日本现代漆器贴近大众,将传统材料与现代技术融合,拓展至生活、建筑、公共空间等多个领域,深受欢迎。2023湖北漆艺三年展展现了漆器发展的新趋势,即打破传统,焕发新生。但是,要继续提高漆艺质量,顺应国际漆艺变化,路还很长。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举措,通过搭建国内外交流平台,促进各领域跨区域融合与跨文化沟通。2018年中尼“‘一带一路’文化节——登峰造极·中国漆画展”在尼泊尔美术馆开幕,让尼泊尔人民领略到了中国漆画之美。2023年3月,“一带一路”漆艺产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设立,旨在提供中外漆艺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古丝绸之路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不仅融通东西方商贸和经济往来,也在传播中外技艺与美学思想。漆艺漂洋过海、跨越山川,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运河漆工文化研究”(22FYSB014)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院长;扬州大学漆艺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