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社科界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
2023年02月13日 05: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2月13日第2588期 作者:本报记者 段丹洁

  春意盎然,尽显蓬勃生机。

  2月7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擘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蓝图,“两步走”战略目标愈发明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顶层设计已建构,开局之年的第一课,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党员干部满怀信心开新局、为社科界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在社科界引发学习研究热潮。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遵循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现代化奋斗历程,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顾红亮感触颇深。他表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肩负起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重任,成功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现代化建设不断探索和实践,百折不挠,付出了巨大代价,取得了重大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洪向华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局之年的第一课以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为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思想指南。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我国国民经济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同比增长3%。跨越十个春秋,中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民生福祉不断增加,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美丽中国再展新颜……一系列战略性举措、一系列变革性实践、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添砖加瓦。

  新时代十年,我们实现了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欣喜地表示,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道路,实现了全面脱贫进入小康社会。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旷古成就,也是中国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的一个重大步骤。这一成就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突出表现,是中华民族对全人类的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和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明确“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莫纪宏谈道,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现代化理论方面的最大贡献是,在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特征时强调了“物质文明现代化”与“精神文明现代化”之间的高度统一性以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具体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党员干部要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具体内涵的阐述,全面和准确地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继承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形成的系统化、体系化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了现代化一般规律,又具有本国特色,因而能够走得通、行得稳。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证明了现代化道路多样性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也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系统观念,把握现代化建设的辩证关系;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把握历史主动。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道路,是历史所趋、民心所向。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进一步深入阐述——

  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

  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

  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

  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不懈奋斗。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新科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够凝聚起强大的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性质所决定的。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广阔前景。

  “在大历史观下观察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从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角度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郭广银谈道,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具有中国特色、切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原则。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具体展开层面呈现出多样性特征的根本原因。

  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洪向华表示,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不会偏离航向。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领导力量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制度的本质要求,彰显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优势和制度优势。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邢占军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分别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洪向华看来,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及理论构建取得更加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

  当前的中心工作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文昭表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始终牢记“六个必须坚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直接指导意义。要始终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指导与具体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既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的重要提升,也是未来发展的思想指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认为,一方面,要扎实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和灵魂。这就需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其精髓要义和精神实质,做到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特别是深刻认识到“两个确立”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意义。另一方面,要切实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外化于行”,转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社科界要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发展现实中,最终实现实践认同。

  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中,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是中流砥柱。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田澍提出,全体共产党人必须永葆先进性。作为领导干部,一方面,要遵纪守法,严于律己,真正做到廉洁从政,拥有敢于斗争的底气,以充分的自信轻装上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敢于担当,不断增强领导能力和斗争本领,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在严峻复杂的环境中把握正确的方向。

  不断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表示,在理论上,我们党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研讨班上提出正确处理好六个重大关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遵循。在实践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系列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等系列强国建设的实践推进,使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图愿景更加清晰、制度保证更加完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精神力量更加主动、实践推进更加科学、建设成果更加可感。

  从战略完善到实践成果,从物质基础到制度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曹鹏飞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初步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独立;理论和实践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在颜晓峰看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创新的逻辑前提。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使中国式现代化有效地突破了西方现代化逻辑束缚。鲜活生动的创造性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提供了现实依据。在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没有现成经验可循,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积累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中国实际,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发展着世界现代化理论,意义重大。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科学内涵,符合中国实际,更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顾红亮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既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吸收人类优秀文明的成果,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又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世界上渴望发展的其他国家树立了典范。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中山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浩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纪疫情影响深远。我国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期,面临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将给国家安全和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带来多重挑战。因此,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善于从战略高度和全局维度思考处理问题,又善于从策略上解难题,灵活调整斗争策略,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曹鹏飞提出,切实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坚持自信自立,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实现伟大变革;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把握时代,不迷失方向;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坚持系统观念,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等关系;坚持胸怀天下,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发挥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坚持系统论观点,布好中国式现代化“一盘棋”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研讨班上提出,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六个重大关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遵循。

  陶文昭表示,正确处理好六个重大关系是重大理论创新,提供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不仅是思想方法,而且是工作方法。我们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科学的方法将中国式现代化推向成功。

  张新科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这“一盘棋”的开局很关键,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原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系统论观点,按照系统论的规律,全面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在欧阳康看来,哲学社会科学界做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智囊团,关键要有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境界。通过开展多维和系统的研究,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视野和理论自觉。他举例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都是在历史中生成的,这就必须加强历史研究,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展和发生,揭示其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世界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因此要加强比较研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正确处理好六个重大关系,需要加强系统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要能够开展全面深入的理论阐释,也要能够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洪松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迫切要求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着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在理论上进行探索,从而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社科界要摆脱以西方知识体系为中心的研究方式,超越西方式现代化带来的知识迷思。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加快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连强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完整、准确理解好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通过创新发展解决好现代化发展的动力问题,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通过协调发展解决好现代化进程中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通过绿色发展解决好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开放发展解决好现代化进程中的互利共赢问题;通过共享发展解决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是成功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体现了中国价值和中国智慧。顾红亮表示,我们有责任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故事,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世界意义。这就是阐释作为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阐释如何打破“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认识误区,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中国经验和方案,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意蕴及其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贡献。

  郭广银表示,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不断向前推进和拓展,哲学社会科学界应积极发挥探索和创新精神,深化学理逻辑,以高质量研究成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

  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启新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意气风发,行进在不可逆转的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

  (本报记者查建国、陆航、曾江、王广禄、孙美娟、张译心、张清俐、李永杰、明海英、钟义见、朱羿参与采访)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