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新境界
2022年11月25日 07: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1月25日第2538期 作者:臧峰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发挥了思想引领作用。在新时代,我们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彰显了守正创新的哲学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集中体现。主要内容包括“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思想整体,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揭示了对时代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其哲学规定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坚持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形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理论思维,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深刻领悟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的哲学内涵与实践品格。
坚持人民至上,呈现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民的理论,是反映时代的实践创造并引领时代的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汇集了我们时代人民群众最美好、最珍贵的思想精髓,对时代问题作出深刻的哲学阐明,体现了中国思想的直接现实性。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人民作为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握我们事业发展的本来,体现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
坚持自信自立,反映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彰显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反映了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上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的实践探索。我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经过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具有自信自立的底气,在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中独立自主地回答中国问题。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深刻体现了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独立性,展现了我们党依靠自身力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的精神力量。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中国篇章,深刻理解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和独特的国情,深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中华民族的哲学自我。
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实践探索中展现了勇于开拓、善于创造、推陈出新的精神气质。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是因为“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问题是时代的格言和创新的起点,是矛盾的表现形式,不断实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必须深刻认识复杂多变的时代问题,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立足于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党在解决问题的探索中凝聚事业发展的力量,在勇闯新路的探索中掌握了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坚持系统观念,体现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论。自觉运用系统观念,深刻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呈现了综合把握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总体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只有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历史经验,以法治规范为基本遵循,以创新精神锐意进取,辩证认识和比较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辩证思考和比较历史的和现实的发展经验,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才能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研究新情况、积累新经验、开创新局面,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战略主动不断破解发展中的风险和挑战。
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视野。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回答“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们党审视世界动荡不安中的全球性危机,为人类求解放,为世界谋大同,展现了中国发展的确定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展现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重绘世界现代化的版图,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强调共行天下大道,携手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深刻洞察人类进步发展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我们党把握人类文明演进规律,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强调人类的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人民来把握和决定,引领时代潮流,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追求真理、揭示真理和笃行真理的过程,在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我们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刻理解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与实践逻辑。弘扬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精神,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以中国和时代为观照,不断推进哲学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开启充满荣光与梦想的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深入研究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做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哲学解答,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让世界更好了解哲学中的中国,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时代使命。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