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伟大复兴的自信自立
2022年11月25日 07:3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1月25日第2538期 作者:辛鸣

  “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伟大创造的思想精髓,也是中国社会百年奋斗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最为深刻的认知、最可宝贵的经验、最为真实的写照。坚定“四个自信”,坚持独立自主,充分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更加昂扬的奋斗精神、更加坚定的必胜信念、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精神。
 
  最坚定的自信是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样的自信来自对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充分自信、高度自信。
 
  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持走自己的路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间正道,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是深刻洞察、科学遵循和正确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正因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和人民才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中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充分汲取和借鉴人类文明发展成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的伟大理论创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中国制度是20世纪以来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中国社会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西方社会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与转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本质特征,坚持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功能,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的体制机制优越性,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世纪性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实践中进一步彰显。这是我们的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铸就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底色。有5000年中华文化土壤的滋养化育,再小的种子也会长成参天大树。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到将改革进行到底,从“天人合一”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从“天下情怀”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让古老的智慧浇灌出绚丽的现代治国理政方略。
 
  最根本的自立是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没有独立自主就没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自强不息、其命维新;独立自主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没有独立自主,就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
 
  我们在道路选择上坚持独立自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不仅体现在在具体事务上自己作主张,更体现在从我国国情出发,以战略的眼光、独立的思考、坚定的意志、艰辛的探索走出一条来自自己、属于自己的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如此,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如此,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更是如此。
 
  我们在理论创造上坚持独立自主。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当然是马克思主义,但必须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个别字句当作现成的灵丹妙药,用它来包治百病,不能只是拿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个别结论和个别原理按图索骥、刻舟求剑,而是在坚持“两个结合”根本原则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进行创新创造。
 
  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两弹一星”和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格局,历史与实践一再表明要化独立自主的意愿为现实的行动,自力更生是基础、是根本,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纵观人类历史长河,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只有自力更生,才能牢牢掌握生存、发展、繁荣、壮大的主动性和自主权。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不要对外开放,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强调对外合作中的主动性与主导权。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大趋势,全方位深层次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这种合作一定要建立在合作方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习近平总书记告诫中国共产党人:“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中华民族拥有在5000多年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灿烂文明,中国共产党拥有百年奋斗实践和70多年执政兴国经验,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
 
  锻造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来说,精神主动至关紧要又殊为不易。没有精神上的主动不可能摆脱落后依附,更不可能实现创造超越;而迷信或盲从往往导致放弃或丧失精神主动。
 
  过去有一段不算短的时间,一些人、一些群体把西方社会的理论、概念、话语、方法奉为金科玉律,总想以此为准绳对中国社会进行格式化。这其实就是精神上丧失了主动,行动中成为别人的吹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针对西方标榜的多党制,我们旗帜鲜明提出“新型政党制度”,以深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充分彰显在国家发展、社会治理、人民民主方面的巨大制度优势;针对西方对民主话语的垄断,我们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确保实质民主与全过程民主;关于市场经济,我们更是以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升级版。我们自信地讲述“中国的故事”,提炼出像“中国梦”“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等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标识性概念并走进世界话语之林。
 
  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变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强大的真理穿透力、价值感召力、实践引领力、文化自信力指引中国人民实现了精神上的完全主动,涵养出全社会全民族自信自立的精神气质。
 
  坚持自信自立,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锐利思想武器,让我们精神上有了主心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既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动摇,又以我们正在做和将要做的事情为中心,以原创性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回答了时代之问,破解了实践之难。当西方社会陷入1%与99%尖锐对立而不可解的“囚徒困境”时,中国社会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体的思想毫不含糊地贯彻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在当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推波助澜“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扛起了经济全球化的旗帜,引领21世纪经济全球化走向新阶段,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高度上做出战略回应。
 
  坚持自信自立,迈向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精神主动,不仅指面对西方社会的主动,也包括面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但是我们决不把科学原则当僵化教条,而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所以,中国共产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但不停留于对具体文化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重视文化精神的阐幽发微,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