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2022年08月26日 10: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8月26日第2479期 作者:王栋 李宗芳

  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东升西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叠加全球经济下行对全球治理体系带来强烈冲击。在此背景下,美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时领导意愿和能力不足,由美国主导建立的全球治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因此,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中国等新兴国家在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过程中,受到美国等西方大国护持治理主导权、全球治理体系“路径依赖”以及西方掌控治理理念和话语权几方面因素制约,难以有效变革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处理好大国关系,支持和推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制度改革,倡导多元、包容的全球治理理念,提升国际话语权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巨大挑战

  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催生了全球治理,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通过构建全球规则体系来解决全球性问题。近年来,逆全球化事件频发、大国地缘竞争加剧、治理制度失灵、缺乏有效全球领导给全球治理体系带来巨大挑战。

  第一,全球化进程受挫。国家主义回归,民粹主义兴起,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下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进一步受到严重冲击。第二,大国竞争增加合作难度。国家力量对比变化引发西方国家焦虑,美国为维护其霸权地位主动在贸易、科技、国际制度等领域发起与中国的竞争,意图打压、制衡中国,中美战略竞争或将成为新常态。多边会议、国际组织成为大国战略博弈和战略竞争的场所,使得多边主义作用受到削弱。第三,国际规则体系不能有效管理全球事务,无法应对全球性挑战,全球治理失灵。第四,全球治理领导力不足。二战后,美国凭借其权力优势建立了美国主导的所谓“自由国际秩序”。近年来,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国内民粹主义兴起,美国领导全球治理、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意愿和能力不足。虽然以中国为首的非西方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但尚未形成有效领导。

  全球治理改革面临诸多制约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亟须改革,但同时也面临改革困境。中国及其他新兴行为体一方面推动改革现有全球治理制度,提升非西方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主导创建了新多边机制,作为倒逼和促进治理规则改革的尝试,同时为全球治理提供公共产品。

  然而,推动全球治理改革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第一,美国等西方国家护持全球治理主导权。作为全球治理规则的先行塑造者,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仅制定了治理规则,设置了优先议程,且往往实际掌控多边机构的决策权。伴随着实力上升,新兴市场国家谋求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更大的代表权力,但发达国家依然享有决策权,压制对其领导权冲击较大的议题领域、反对新兴国家的改制行为。此外,近年来,美国还通过“退群”和“重新建群”等方式以重塑、重建有利于美国的国际制度体系,维护美国霸权。

  第二,既有全球治理体系形成“路径依赖”。全球治理基于规则的治理,规则自建立起就会出现“报酬递增”效应,使制度沿着固化的路径演化下去,从而出现“路径依赖”,国际制度和规则不断自我强化的惯性会使某些特点不论好坏地延续下去,而这种延续往往滞后于全球治理环境和主体结构变化,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形成阻碍。

  第三,西方掌控治理理念和话语权。西方为当前全球治理提供了具有西方自由主义理念色彩的治理规范和方案。但当前西方掌控全球治理话语权,反对治理理念的革新,对中国等新兴国家提出的不符合其标准的治理模式和理念进行污名化,以进一步强化西方治理模式,维护西方对全球治理的主导权。此外,西方国家在现有国际组织的官僚体系中占据多数优势。国际官僚是制定国际规则、设置治理议程的重要力量。但国际官僚利益深受其社会文化和组织文化的建构,体现西方特点并具有自我强化趋向,倾向于维护西方国家利益,反对变革。

  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发挥引领作用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如何与国际社会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调整与变革,并以实际行动展现全球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点之一。

  第一,处理好大国关系,凝聚全球治理共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扩大认知和合作共识,只有国际社会就全球性威胁达成认知共识,并坚持多元、包容的治理理念,才能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深化。

  第二,支持和推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制度的改革。联合国是践行和维护多边主义的重要平台,中国应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治理体系,大力支持并推动多边制度适应国际形势变化而改革创新,坚持维护国际法权威,以多元包容为导向,致力于沟通和衔接治理主题与治理规则之间的矛盾与碎片化问题,提高成员国违约及退约的成本,督促成员国遵约、守约。

  第三,倡导多元、多样与包容的全球治理观念和实践。承认多样性是构建多元治理模式和全球治理合法性的基础,多样性意味着参与治理行为体及理念的多元,要融合来自不同行为体的理念和实践,推动形成包容、有效的全球治理。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于2017年写入“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重要遵循。

  第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度重视提升国际话语权,争取在国际舞台更大的主动权和发言权,不断提升中国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加强中国的国际传播和叙事能力,可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应大力推动培养既具有优秀业务能力,又具有新理念、深谙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本质的人才,切实提升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世界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推动全球治理是国际社会合作的希望所在,是推动国际秩序转型的重要方面。中国应在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发挥引领作用,承担大国责任,促进国家间协调与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变局下的全球化进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21&ZD17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