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庆祥:建构中国理论是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学风建设的生长点
2019年01月04日 08: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月4日第1609期 作者:韩庆祥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倡导的一种学风。目前一个最基本的实际,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风建设的一个生长点,就是我们的专家学者要积极、主动、自觉地关注、研究、理解这个新时代。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我们研究学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讲话内容丰富,学习后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从应然角度讲,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第二,从实然角度讲,尽管1978年以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很大成绩,但是从问题意识来讲,还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在某些领域失语、失声、失踪的现象。当前,我们在解释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问题上,还存在着“肌无力”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整体研究还没有达到时代发展所要求的水平。第三,从实践操作角度讲,就是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理论中的中国、学术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舌尖上的中国》,在整个世界影响很大,今天我们更要让世界知道“理论中的中国”。

  按照“5·17”讲话精神来构建达到时代发展要求和水平的,能对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问题做出理论上阐释的中国理论,是当今中国学科建设、学术建设、理论建设、话语建设的一个根本点。因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就是要构建中国理论,这是中国学风建设的重要生长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个观点加以阐释。

  第一,理论建设关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意识形态建设包括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平台建设、教材建设、能力建设、理论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理论建设,其他都是为理论建设服务的。理论的背后是意识形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讲到物质生产、社会关系生产、人口生产、思想生产。思想生产实际上是生产思想体系、理论体系的。理论的影响力更深沉、更深刻、更持久。比如,1978年以来,西方在很多方面,如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理论层面,对中国都有影响。但是,最深层、最深刻、最持久的影响,还是西方理论的影响。过去,我国的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教科书,大多讲的是西方的概念、西方的理论和西方的理论范式。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必要的,有利于拓宽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世界眼光和理论思维。但是,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对1978年以来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关注和研究还不够,理论创新还不足。结果导致我们一些人的头脑成为西方概念、西方理论的跑马场。由于我们没有自己的原创理论,对自己的道路、经验和问题缺乏有效的分析和阐释,因而难以洞察西方理论的实质。其实,西方理论背后也蕴含着意识形态,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观、宪政民主思潮、“新闻自由”,这些都是西方理论背后的意识形态。因此,中国的理论建设是与意识形态建设直接相关的。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就要跟着时代发展的脉络和步伐,通过理论建设来加强我们的意识形态建设。

  第二,理论建设关乎中国话语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语的背后是道。中国话语的背后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建设的实质,就是要解决有理说不出、有理说不清、说了无人听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中国自己的理论就须具有“五个性”,即真理性、道义性、人类性、符合规律性、富有创造性。这“五个性”是中国话语建设的实质。没有中国理论,何谈中国话语?中国理论是解释中国道路的,中国话语是阐释中国理论的,没有中国理论,话语建设就落不了地。中国话语建设以中国理论为基础,包括政治话语建设、学术话语建设、大众话语建设、世界话语建设。中国话语建设如果仅是政治话语而没有体现学术话语、世界话语,是有局限性的;如果仅是学术话语,而政治话语、大众话语、世界话语缺失,也是一种局限性;如果仅是大众话语,而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世界话语没有呈现,也有局限性;如果你讲的是世界话语,然而其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没有呈现,同样也有局限性。所以,话语建设在外延上一般包括上述四个方面。中国话语建设的实质,是掌握制定话语的标准,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在话语建设上,我们还要掌握一些重大核心概念、重大理论的标准。在“5·17”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一个观点,即“失语是要挨骂的”。笔者以为,这个“失语”,一是没有理论,无法解释面临的问题;二是有理论,但理论阐释无力无效。

  第三,理论建设、话语建设影响思想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一个重大的政治论断,它是所有论断的理论基础。这就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当我们讲进入新时代的时候,这实际上是增强我们的自信,因此我们不要妄自菲薄。但是,这个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新时代,面对初级阶段也不要狂妄自大,要时刻保持清醒。我们要从历史方位来界定这个新时代,不能超过这个历史方位。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我们发展起来以后遇到的问题并不比不发展时候少。这话很朴实,道理很深刻。这里面有两个核心概念,一个是不发展,一个是发展起来以后。如果从1978年算起,那么到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这一段时间,总体上处于“欠发展”的历史方位。在这个历史方位,主要的历史任务就是“做大蛋糕”、积累财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断。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的历史方位的历史任务、根本问题,就是解决如何使大国成为强国的问题。这是个强国时代,我国要实现强起来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华民族站在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它包括政治、军事、科技等强起来,也包括软实力方面的强起来。如果硬实力方面强起来了,而软实力方面没有强起来,那不是真正的强起来。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丰富的物质财富、发达的科技、强大的军事,也需要能解决人类问题的理论,能影响整个世界的理论大家。中国要为世界奉献更多理论家、思想家。而要提升我们的软实力,理论建设是基础。构建出达到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理论,不仅能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问题,甚至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样的中国理论就是巨大的软实力,就能体现思想的力量。力量有很多,思想力量是一种很重要的力量。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期望,贡献出中国理论家、中国思想家。

  但是,今天实事求是地反思我们的学术界、理论界,应该说这个方面还是一个短板。正因为存在这个方面的短板,有些不良的学风就会冒出来,比如语言暴力、乱打棍子、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瞎人摸象、假大空套等。要解决这些不良的学风,手段很多,构建中国理论是一种有效途径。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副教育长)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