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世骏:通过辛勤诚实创造性的学术劳动立德树人
2019年01月04日 08: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月4日第1609期 作者:童世骏

  从高校教师和高校管理工作者的视角看,提倡辛勤诚实创造性的劳动精神,是高校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辛勤诚实创造性的学术劳动,不仅是高校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必要前提,而且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必要前提。

  由学术研究、学术传播、学术管理和学术服务等所构成的学术工作,是一种特定形式的劳动。学术工作者作为学术劳动者,也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这个观点,是邓小平同志1978年3月18日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的重要精神,也是2004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引用和发挥的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及其研究者与自然科学及其研究者四个“同样重要”的论述的重要精神,更是习近平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5·17”讲话的重要精神。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把学术工作作为学术劳动来对待,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劳动同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的学术劳动相比,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性。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劳动的专业语言与日常语言的隔阂较浅,专家意见与公共问题的交接较紧,专家发言与普通公众的接触较多。因此,对于“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而言,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比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更具有社会上的“关键少数”的影响力和示范性。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劳动应当是辛勤的。为此,我们要处理好学术兴趣和非学术兴趣、个人工作和集体工作的关系。从哲学社会科学管理的角度来说,要尽可能激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岗位兴趣,关心其个人发展,鼓励创新工作。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特别是在科研任务不符合个人兴趣、个人为集体项目默默贡献等过程中,要经得起考验。

  面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多人、多学科甚至多单位的集体协作。最近一二十年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集体项目越来越多,但学风问题往往出在集体项目当中。从学术劳动应该是“辛勤的”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要避免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自己只是集体项目的普通参与者,就敷衍了事;一种是因为项目是自己争取来的,就把项目承包给别人,坐享其成(当然也可能是在出现学术不端问题的时候负连带责任)。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劳动应当是诚实的。为此,我们要处理好学术工作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的关系。哲学社会科学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研究的目的、论证的理由和表现的形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都应该将追求真理、不说假话作为基本原则。应提倡通过科学研究解决实践问题,而不仅是解决理论问题;通过科学研究实现社会价值,而不仅是满足个人兴趣。同时,要防止因过于重视科学研究的功利价值而导致粗制滥造,防止把学术研究的价值,不仅归结为学术成果的实践应用价值,而且归结为学术成果的社会功利效果(“帽子”“票子”和“位子”)。

  为确保学术劳动是诚实的劳动,必须强调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原则与人民性原则相统一,党组织和管理部门的利益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相统一。因此,要杜绝在学术评价中,为小集体利益无原则地护短、遮丑,防止在智库研究中结论先行、为论证某个观点不顾事实、不论对错,从而避免此类行为给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事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比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造假作弊更严重的损害。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当代社会从事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研究工作,还要强调把“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态度与“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相结合,并且不仅要落实在主体的素质和能力层面,而且要落实在主体间的规则和制度层面。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劳动应是创造性的,为此要处理好创造性研究和非创造性研究之间的关系,创新的条件和创新的目标之间的关系。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不同学科各有分工、各有所长,但在不同意义上都应当有创新的成分(包括翻译、校点和写教材、做科普等),没有创新便不可能有高质量成果。

  关于创新,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创新”,而是“如何才能创新”;重要的不是提高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而是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营造有利条件。除了在已经很重视的理想引导、利益激励这两方面继续加大气力,我们还要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些方面,如工作伦理、岗位兴趣、集体荣誉感等,下更大力气。在这些方面下大力气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重要方针。

  学术研究离不开学术争论,但重要的问题不仅是争论什么,而且是如何争论。就微观的学术管理(其重点在学术内容方面)而言,要处理好学术规范与学术创新以及与之相关的专业和业余、独创和共识的关系。就宏观的学术管理(其重点在学术工作者方面)而言,要处理好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关系,学术研究和观点宣传的关系:越是强调“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就越是要敞开内部渠道,鼓励意见争论,珍惜真知灼见。

  在强调学术劳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时,有必要对“话语创新”做一点分析。在我国理论界,“话语”概念已经从批判性概念转变为描述性概念,又进一步从描述性概念转变为规范性概念。这个转变过程有其正当性和复杂性。就“话语”概念而言,我们在揭露对方的思想和理论是一个背后隐藏着控制性权力的“话语”的同时,要避免因为把“话语”作为描述性概念甚至规范性概念,而从一开始就让别人把我们的思想和理论只是当作一种与权力相关的话语,而并非与真理有关的知识。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首先要通过自己的勤劳、诚实和创新的学术劳动,成为一个有德之人。能否让自己成为一个大学者,是很没有把握的事情,但让自己成为一个好学者,则是在每个人的责任和能力范围之内的,值得我们在整个学术生涯中为之不断努力。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