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创新理念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2018年03月14日 09: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3月14日第1410期 作者:本报记者 高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长期关注教育领域改革。今年全国两会上,他提交了关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议案。围绕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周洪宇。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评价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周洪宇: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成就是全方位、开创性的,教育改革是深层次、根本性的。主要体现在:教育总体规模持续提升且实现跨越升级;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性投入持续加大,连续5年占GDP的比例超过4%;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教育更加公平,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优秀教师典型不断涌现;教育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日益凸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全方位推进。

  但要清醒看到,中国教育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虽然目前教育整体上大踏步前进,但局部差距依然存在。人民群众总体受教育机会大幅提升,但个性化、多样化教育需求仍未得到有效满足。人才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但结构性矛盾尚未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渴望接受优质教育,但如何遏制片面追求升学冲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中国社会科学报》:对于在新时代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周洪宇: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首先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需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因材施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改革,推广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手段,确保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中国社会科学报》:近年来,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周洪宇: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现行教育发展水平和结构体系,还不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多种需要。解决这个难题,需要我们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教育发展水平,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统筹发展。在资源配置上,应继续支持新增教育资源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倾斜;把提升最贫困地区教育供给能力、提高最困难人群受教育水平作为优先任务,促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注重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名校带薄弱校”,以名校为核心,托管若干农村薄弱学校;以信息化为支撑,统筹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农村薄弱学校“开齐课、开足课、开好课”的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目标。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