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闽波:精准扶持中国企业“走出去”
2018年03月14日 08: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3月14日第1410期 作者:蓝闽波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全球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已经由规划设计方案变为各方积极参与的合作行动纲要,在一些重点合作领域也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然而,这些国家地域和原有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会面临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例如,有的国家基于原有发达的工业基础,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基本是技术输出国,受经济问题困扰,高技术发展出现停滞现象,急需与中国合作达到再次振兴的目的;而对于一些东南亚国家,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国家,科技基础较差,对于中国技术非常渴求,如何尽快将中国技术融入当地经济,是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

  在国内,一些地区紧扣国家战略,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2017年,由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科技服务机构、组织等共同倡议,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联盟首届峰会在上海举办,峰会致力于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科技共同体”。广西与教育部签署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精心培养大批共建一带一路的急需人才,带动相关国家互学互鉴、合作共赢。在具体操作上,第一,建立职业教育研究平台。推动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的深度交流,为中国和东盟国家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提供决策咨询、推广和宣传等服务。第二,输出中国技术和服务。面向东盟及发展中国家举办多期援外培训班,已经培训了一批政府官员、技术官员。第三,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国际能力。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对相关国家的技术人员在技术和技能方面加以培养。

  要将中国的企业真正融入当地的建设,国家在推进这些发展战略的同时需要根据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精准应对。对于欠发达国家,培训和技术是目前急需推进的重点,其中,相关技术规范在这些国家的适用是相关国家接受中国技术的重中之重。同时,对于已经具有完备技术基础的国家,让企业的产品尽快适应当地技术规范,也是解决中国产品进入相关国家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实现这些条件,国家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有组织地安排企业与有技术能力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帮助相关国家建立适用标准和规范,并提供培训,以扩大对中国技术的了解和使用。鉴于该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高校、科研院所不仅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主力军,也应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亲历者。高校、科研院所具有优良的知识体系和完善的教育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服务。为此,国家相关部委可以开展调研,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政策予以扶持。

  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的培训。各类人员的培训是国内企业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由于涉及面较广,需要培训的内容层次也不同,尤其是受到语言限制,迫切需要量身定制一批培训教材。为此,该专项资金可以采用竞争性方法执行,通过国家支持、企业配套的方法予以扶持。

  整合有效资源,推进国家标准和建设规范走出国门。在一些欠发达国家,许多企业在参与当地建设过程中,面临标准缺失问题,推进国家技术标准(规范)走出国门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政策推进国家标准走出国门,推广中国技术。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金山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