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原则
2018年02月09日 08: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2月9日第1392期 作者:张士海

  【核心提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原则,坚持中国立场与世界眼光相结合、理论继承与理论发展相结合、科学阐释与整体建构相结合,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与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当代逻辑,为进一步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供有效的学理支撑。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看法、新判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理论工程,需要多方面协同推进。准确把握思想理论中蕴含的方法论原则,是正确认识、科学建构思想理论体系的关键环节。

  坚持中国立场与世界眼光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立足我国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放宽视野,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目的在于为今天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服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我们在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地域性”特征的同时,还要考量其“全球性”意蕴。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无产阶级解放运动面临新形势、呈现新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世界范围内各种马克思主义流派,无论是各国有益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各种流派的有益思想,都要学习、借鉴,特别是要在学习、借鉴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流派中的有益成果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出实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增强政治定力、坚定理论自信,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世界眼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既有立足中国实际、彰显中国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等方面的思想认识,也有基于全球视野、世界眼光考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体国家安全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的理论观点,中国立场与世界眼光高度统一。

  坚持理论继承与理论发展相结合

  对于马克思主义,要做到矢志不渝,但不能僵化;要与时俱进,但不能自由化。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谨防理论“虚无主义”倾向。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不是另起炉灶,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它们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理论主题、方法论特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同时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中,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主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比如,坚持新发展理念,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光芒;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理论,等等。

  坚持科学阐释与整体建构相结合

  科学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方面要科学阐释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政治理论、文化理论、党建理论等各个方面的新论断、新观点、新思想;另一方面要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逻辑。

  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既要把它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视域中去认识和把握,又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视域中发现和揭示其内在逻辑和基本结构。这就需要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主线主轴,整体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要求我们必须科学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点。第一,清醒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第二,准确把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线。第三,真正理解“实事求是”这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第四,深刻领悟“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旨。只有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结构与内在逻辑,才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达成最大程度上的精神认同与接受,才能在更广泛更自觉的实践层面上形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才能真正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主题,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观点、新看法、新判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原则,坚持中国立场与世界眼光相结合、理论继承与理论发展相结合、科学阐释与整体建构相结合,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与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当代逻辑,为进一步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供有效的学理支撑。

  (作者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