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烨:新时代安全治理重在化解风险迈向安全文明
2017年12月15日 08: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2月15日第1353期 作者:颜烨

  进入新时代,实现强国梦,必然面对“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全社会既要应对自然系统风险,更要化解社会系统风险和生态系统风险。现代化的过程是诸类风险伴生集聚和迸发的过程,伴随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及其内在矛盾风险的加剧,全社会对于各类安全问题治理的考量与日俱增。

  时至今日,我国各类事故总量依然较大,亿元GDP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职业病新增病例逐年上升;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流行病疫情时有出现;生态环境仍在持续恶化,各类自然灾害的挑战不可忽视;劳动关系冲突、群体事件、社会治安形势仍然严峻;社会极端活动、分裂活动、暴恐活动时有发生,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公共安全建设、公共安全治理无疑成为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涵。

  注重社会本质安全治理

  公共安全治理不外乎治标与治本。我们常说的完善安全体制机制,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科技研发,强化安全责任,加强安全监管,依法治安,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严厉打击、惩治和严密防范各种犯罪活动、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恐活动、分裂活动、社会极端活动等等,应该说,从安全监管、安全法治、安全投入、安全科技、安全责任、安全文化等角度进行安全体系、安全能力建设和治理,固然是必不可少的。在一些管理者和安全学者看来,这就是安全治本。但我们认为,这实际上只是一种器物层面的“本质安全”(这一概念通常被解释为:即便技术行为操作失误,也不会出事故),仍是一种为安全而安全、为维稳而维稳的工具理性和安全治标,难免事倍功半。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奔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人们更需要一种社会层面的本质安全,这才是真正的安全治本,才有可能使得安全治理事半功倍。

  加强社会建设 增进民生福祉

  那么,从“器物本质安全”治理到与“社会本质安全”兼而治理,何以可能、何以可为?这就是基础层面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包括涵盖衣食住行用和教科文卫体的民生社会事业建设、收入分配的合理均衡化、社区与社会组织的培育繁荣、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人本化、社会规范的构建与重塑、社会体制和社会结构的优化调整等。其中,社会结构尤其社会阶层结构的优化调整统摄其他社会建设任务而成为核心内容,因为它反映了社会不平等是诱发诸多社会风险乃至弱化人们风险抗逆力的首要原因。十九大报告强调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核心是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伴随着经济增长而来的社会结构分化,不仅是城乡、区域、组织、行业之间不平衡,不仅是资源机会提供不充分,更在于社会成员在资源机会占有方面的结构性不平等。今天的中国,住房难、就业难、上学难、保障低等问题依然没有缓解,人口巨大流迁趋势没有停歇,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些均可能孕育诸多社会风险。

  从“坚持安全发展”(十七大)到“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十九大),是安全观的又一次跃升。今天所倡导的增进民生福祉,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更是化解风险、确保安全的社会基础。全社会只有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业有所就、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路有所通、弱有所扶、心有所安,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让安全成为一种社会文明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是人民现代化,即人民的生产发达、物质丰富,生活美好、幸福安康,思想自由、观念进步,智识提升、技能娴熟,地位平等、权利保障,自尊自信、精神崇高,心态平和、行为理性等。人民现代化需要安全文明,“安全第一”作为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安全作为基本人权得到普遍尊重,安全资源机会得到公平均衡配置,多元民主安全意愿得到有效协商,安全行为规范内化为普遍的自觉习惯。只有这样,民无饥色、夜不闭户、劳作安全、吃得放心、上下同欲、相安无欺、心安理得的现代社会才能形成。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职业安全健康问题合并立法与治理体系改革创新研究”(16AZD02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