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斌 陈姝瑾:挖掘传统家训文化的当代价值
2017年10月20日 07: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0月20日第1313期 作者:陈延斌 陈姝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传承中华文脉,要“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齐治平的统一,把“齐家”视为“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故而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教化宗旨的家训文化十分发达,是先贤们留下的极具特色的宝贵文化遗产。加强传统家训文化研究,对于今天的社会建设和文化传承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传承和弘扬传统家训文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华文化注重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家文化是国文化的基因,没有家文化,就没有国文化。因此,包括家训文化在内的家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各民族传统家训文化发展中,家训文献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当广泛搜集整理和抢救性发掘,使散佚于国内外的家训文献在考释、甄别的基础上整理汇编,努力做到收录齐备,辑成大全。同时,建立完备的大型家训文献与家训家风研究数据库,这将有利于促进传统家训文化的传承。

  在整理家训文献的基础上,推进家训研究更加全面系统,以更好继承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整理、研究家训文献,取其精华,舍其糟粕,对家训思想教化和家风营造载体、路径、方法进行全面系统探讨,吸纳借鉴,以更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训文化。

  家训思想及其教化实践古为今用

  鲁迅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倘有人作一部历史,将中国历代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虽然他也许不过是一条虫)下。”以教家立范为宗旨的家训,也是传统社会家庭教育的教科书,切于实用、操作性强,许多家训名篇被奉为治家教子的“龟鉴”而流传极广。

  我国的家训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流传,资料卷帙浩繁,蕴含的思想十分丰富,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但核心始终围绕着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开,实质是伦理观、价值观教育和人格塑造。从浩如烟海的历代典籍中,把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家训梳理、筛选出来,作为对后代教育的参考,为建立适应时代需要、放眼世界、面向未来的科学的家教学和家训文化,提供基础性的思想资料,为青少年家庭教育和今天的家庭美德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显然是一件有利于社会、有益于后代的工作。

  为优秀家风培育提供理论支撑

  无论在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还是在追求和谐发展的当代中国,家庭始终是国人安身立命之所,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家风既是民风、社会风气的基础,也会向党风、政风延伸。

  对传统家训教化、家风熏陶经验教训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按照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家庭美德、公民个人品德建设的要求,扬弃传统家训文化治家、睦亲、教子、处世之道为今所用,具体分析探究利用传统家训资源加强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促进优秀家风建设的对策,使之为我国当前优秀家风营造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进而推进党风政风和优良民风、社会风尚的形成和优化。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家训文化,无疑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弘扬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是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具有战略意义。

  在家训教诫基础上形成的家风,其价值蕴涵虽不是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的全部,却是重要体现。可以说,营造崇德向善的优良家风是人们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起点,对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基础作用。培育优良家风,承继、贯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家训教化和家风熏陶,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贴民心,落地生根,可以更好地促进亿万民众认同和践行。同时,也可以激发国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文化支持。

  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传统中国的家国同构决定了家训族规能作为国家法的重要补充,并与之共同发挥着维护家庭宗族稳定、控制民间社会秩序和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传统家训教诫及优良家风熏陶维系了家庭与家族共同体的团结与稳定,家训思想教化将儒家伦理贯彻到一般家庭,敦化了社会习俗与道德风尚。这为我们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和青少年品德培养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借鉴。

  我们应当研究传统家训文化,吸纳传统家训治家教子、敦族睦邻、修身处世的合理内容和家风营造行之有效的经验,以开发利用于新型家训文化构建,促进当下社会治理、家德家风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以达到稳定社会秩序、家齐而国治的目的。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资料整理与优秀家风研究”(14ZDB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中华家文化研究院、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