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欣:重视发挥跨境民族的语言优势
2017年02月17日 08: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2月17日第1149期 作者:邢欣

  跨境民族就是同一民族跨国而居,虽然处于不同的国情中,受当地的主体民族或其他民族的不同影响,在不少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语言相同或相近,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基本保持共同的民族特色,有着同一民族认同感的民族。中国有不少跨境民族,在西部地区,新疆的一些少数民族就与中亚五国的民族构成了跨境民族关系。从跨境民族在中亚的地位来看,分为主体民族和非主体民族两种情况。其中主体跨境民族有哈萨克族、塔吉克族、吉尔吉斯族(中国称为柯尔克孜族)、乌兹别克族(中国称为乌孜别克族)、土库曼族(对应中国青海等地的撒拉族)。非主体跨境少数民族包括维吾尔族、鞑靼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东干族(中国回族)等。从语言特点来看,除了塔吉克族的塔吉克语和俄罗斯族的俄语属于印欧语系、东干族的东干语属于汉语西北方言变体以外,其他跨境民族语言都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在语言上基本相同或相近。中国与中亚国家不仅地缘接近或相连,而且存在跨境民族和跨境语言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需求来看,中国与中亚国家跨境民族的语言优势可为“一带一路”“五通”建设搭建语言桥梁。

  跨境民族具有多语优势

  中国与中亚的跨境民族大多具有双语或多语使用能力。在中国新疆的跨境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双语环境中,大部分都能流利使用本民族语与汉语两种语言。其中维吾尔族双语人居多,其他跨境少数民族中很多人会讲本民族语、汉语和维吾尔语等多种语言。此外,跨境少数民族中会英语的人数也在增多。中亚国家语言国情不完全相同,由于历史原因影响,俄语至今仍是人际交流的主要语言。中亚五国独立后都将各自的主体民族语言上升为国语,也成为官方工作语言和生活语言,所以中亚国家实际上都是俄语和主体民族语双语国家。中亚的跨境少数民族除了会俄语和主体民族语之外,在国家提倡母语教育政策的鼓励下,一般还会使用本民族语言。此外,近年来,在外语教育选择上,中亚各国也优先选择英语,所以中亚国家的语跨境少数民族都会说双语或多语。在语言运用层面,中亚国家中除了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语与其他四国差别较大外,其他四国的主体民族语言均属于突厥语族,包括塔吉克斯坦在内的五国少数民族语言也都属于突厥语族,他们之间语言相似度较高,可以进行基本的语言交流;同样,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跨境少数民族语言大多属于同一语族的语言,交流时也基本上可以互通,或者经过很短时间的磨合就可以较顺利地进行交流。具体的语言优势包括两点:一是同一跨境民族可以用本族语交流;二是相近跨境民族语言可以互相交流,如哈萨克语和吉尔吉斯语(柯尔克孜语)相似度很高,维吾尔语跟乌兹别克语(乌孜别克语)、鞑靼语(塔塔尔语)非常接近,完全可以互相简单交流。跨境民族可利用上述优势做语言翻译,无论在中国还是中亚,跨境民族的多语优势无疑可起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纽带作用。

  跨境民族的语言学习新趋势

  中亚五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先后独立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在外交、政治经济、语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跨境民族的语言学习也出现了新的趋势。第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及中国影响力的提高,促使中亚各国民众在语言教育的选择上开始逐步转向汉语学习。由于受做生意、想在中亚的中资企业就业、想让子女接受更好的语言教育等需求的驱动,再加上“一带一路”以中亚为优先的中国国家政策扶持和各种奖学金的设立,吸引了一批批中亚跨境民族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可以预期,今后来自中亚的跨境民族留学生还会更多,他们学成回国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连接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友好纽带,发挥重要作用。第二,中亚华裔学生来中国留学成为新趋势。这些华裔学生或是20世纪60年代从中国迁移到中亚邻国的移民后代,以哈萨克族为主,还有吉尔吉斯(柯尔克孜)等其他民族;或是中亚的特殊跨境民族东干族(回族)人。东干族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他们原本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人,清朝从陕西和甘肃迁徙到中亚并定居下来,语言保留了当时的中国西北方言特色,同时又都会俄语或当地语言,成为中亚特殊的民族。东干族近年来与中国联系紧密,大部分人都希望子女高中毕业后回中国读书,中国政府为他们在陕西、甘肃和新疆提供奖学金。这些华裔跨境民族学生将成为“一带一路”新的语言服务力量。第三,由于哈萨克斯坦的本民族回迁政策鼓励,中国的哈萨克族前十年左右有人迁入哈萨克斯坦成为新移民,这部分移民中的高层次人才大部分成为高等院校中教授汉语或中国学的师资,直接为培养“一带一路”汉语人才服务。

  重视跨境民族语言纽带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所要求的五通中,民心相通是根基。“国之交在于民之亲,民之亲在于心相通”。语言在民心相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双向交流和传播、对沿线各国的了解和有效沟通,都离不开语言这座桥梁。跨境民族,因其与相关民族具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化传统,在推进国家之间民心相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国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其发挥纽带作用,担当起直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语言服务的重任,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互联互通,铺就一条民心相通之路。

  (本文系国家语委2015 年度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核心区语言战略研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中亚汉语教学史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