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助力“文化中国”建设
2016年06月24日 07: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6月24日第993期 作者:杨建军

  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重要表现的“文化中国”,主要有纵、横两个维度,纵向维度是中国文化绵延数千年的文化精神及其表现的文化载体,横向维度是中国文化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吸引力。新丝路建设,能助推“文化中国”建设,对内促进纵向维度的丝路文化资源创新利用,对外促进横向维度的丝路文化精神创新传播。

  丝路文化资源创新利用

  丝路文化资源创新利用,就是解决好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合理利用千年丝绸之路沿线遗留的文化资源。

  创新丝绸之路文化资源的保护形式,能为今天的“文化中国”建设增添新内涵。保护形式的创新,一方面是通过保护提升丝路文化资源的品位。201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请丝绸之路起始段成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的同时,提升丝绸之路文化资源的品位。中国国内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址众多,通过积极申报不同级别文化遗产,将会在保护的同时提升丝路文化资源品位,为后续开发利用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是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保护基础上合理利用。例如,丝绸之路文化资源的富集地敦煌,建立了莫高窟数字游客中心,将短期文化旅游规模扩张和长期文化遗址保护结合,既增加了莫高窟日接待游客量,又减少了游客在洞窟的滞留时间,实现了洞窟的长远保护。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古老的丝路历史文化资源就会在今天重新焕发活力。

  创新丝绸之路文化资源的利用形式,能为今天“文化中国”的建设提供海量的中国文化内容的原创素材。原创力缺乏,是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创意产业的原创产品在全球文化创意产品中仅占2.5%左右。利用好丝绸之路文化资源,将会以海量原创内容素材助力中国文化产品的原创性提升。例如,以丝路沿线河西走廊地区的历史故事为素材原创的纪录片《河西走廊》,在央视及凤凰网播出后,屡创记录片单期流量新纪录,充分显示了丝路文化资源创新利用的巨大潜力。

  丝路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无疑会释放丝路沿线巨大的文化资源存量,进而为“文化中国”建设增光添彩。

  丝路文化精神创新传播

  丝路文化精神的创新传播,就是在丝路文化的对外传播中把中国制造和中国精神相结合传播,把丝路文化精神作为贡献给人类文明的中国智慧,提升“文化中国”的世界影响力。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给予世界的影响力主要在中国器物层面,陆上丝绸之路向外传播的主要是中国丝绸等器物,海上丝绸之路向外传播的主要是中国瓷器等器物。今天的新丝路建设,可以把中国制造和中国精神结合传播,促进丝路文化精神的对外传播,以及丝路文化产品的对外传播,从而增强“文化中国”的世界影响力。

  丝路文化精神,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平等互利等为特征,是丝绸之路千年文化交流中积淀而成的中国智慧,把丝路文化精神传播给世界,就是把经过历史检验的、能增进不同文化交流的中国智慧贡献给世界。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曾说,“面向21世纪需要的不仅仅是信息和知识,而是人类如何和平共处的智慧。”丝路文化精神与人类和平共处的智慧异曲同工,向世界传播丝路文化精神,无疑会增强“文化中国”的世界影响力。

  丝路文化产品,是丝路文化精神的载体。把丝路文化产品传播给世界,就是把丝路文化精神具体形象地传播给世界。例如,舞剧《丝路花雨》颂扬了丝路沿线人民平等互助的精神,该剧创排完成后在20多个国家巡演,丝路文化精神也借该剧生动形象地传播到世界多地。当前在新丝路建设中,可以采用多种艺术形式和多种科技手段阐述丝路文化精神,以多种类型的文化产品传播丝路文化精神。丝路文化产品的传播,也是实现中国制造和中国精神融合传播的有效形式。精美的丝路文化产品,既能体现中国制造的工艺之美,也能体现丝路文化的精神之美。传播丝路文化产品,传播文化产品负载的丝路文化精神,无疑会扩大“文化中国”的世界影响力。

  简而言之,纵向历史维度的丝路文化资源创新利用能拓展“文化中国”的深度,横向空间维度的丝路文化精神创新传播能拓展“文化中国”的广度,“文化中国”的建设将会因新丝路建设而得以推进。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