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
2016年05月27日 08: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5月27日第975期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郝立新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深刻阐述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构建原则,以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我的学习体会就是,这次讲话全面而深刻地回答了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新论断。

  第一,在我们党的历史和文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这一重要命题。强调对于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这是对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本质特征的深刻揭示。

  第二,高度概括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基本原则,即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悬在空中的抽象口号,而是要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三,明确指出要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体现继承性和民族性、创造性和主体性等原则。

  第四,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第五,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理论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十分重要的精神力量。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