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15年09月18日 08: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9月18日第810期 作者:于洪君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硝烟刚落,反法西斯同盟各国便协商成立了联合国。这个新的政府间组织的诞生,反映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巩固胜利成果的集体意志,也适应了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新的世界秩序的时代要求,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战国和战胜国,在联合国初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内战中败退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依靠美国支持,继续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新中国为恢复自己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进行了长期斗争,终于在1971年10月取得最后胜利。联合国从此成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开展大国外交的重要舞台。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在联合国的主要代表

  1949年新中国刚一成立,即在苏联帮助下,积极争取加入联合国。

  新中国深知联合国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为恢复自己在联合国的地位和权利进行了多方面努力,1950年即任命张闻天为出席联大会议首席代表,并且组建了驻联合国代表团,任命了驻联合国各机构的代表,但由于受到各种反华势力顽固阻挠和破坏,新中国被长期阻隔在联合国大门之外。

  毛泽东主席十分关心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当美国友人斯诺问毛泽东,能不能说中国不想进入联合国时,他明确表示:不能。他还严正指出,“不管我们进不进联合国,世界和平的责任我们是要担负的。我们不会因为不进联合国就无法无天”。

  1971年10月,根据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到恢复,中国代表团随即来到联合国,中国开始在联合国履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职责和义务。

  70年代初,美苏两国争霸世界的矛盾错综复杂,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斗争形势严峻。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把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当做参与联合国事务、开展联合国工作的主要内容。因此,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刚一亮相即表示,中国希望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反对侵略和干涉、发展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当时,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新变化、力量对比新态势和中国对外战略新要求,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认为美苏两国是第一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其余国家为第二世界,并把团结第三世界,联合第二世界,共同反对美苏两霸作为国际斗争的核心任务。1974年,邓小平以中国政府副总理身份出席联合国第六次特别会议,全面阐述“三个世界”理论,旗帜鲜明地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也正是在那次会议上,中国向全世界做出了永远不做超级大国,永远不称霸的庄严承诺。

  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譬如,印度与巴基斯坦爆发战争,中国在联合国全力支持巴基斯坦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美国全面扩大在印度支那的战争,中国在联合国强烈谴责美国的侵略行径和战略政策,全力声援印度支那三国抗美救国战争。历次联合国秘书长改选,中国都主张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立场,兼顾地区平衡原则。在其他问题上,中国也主动充当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利益,推动联合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遍欢迎。

  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持续加强

  中国回到联合国之初正值“文革”时期,处理联合国事务多少还带有“文革外交”的色彩。因此,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还把联合国看作是美国操纵的工具,是美苏两霸既勾结又争夺的场所,所以只参与了联合国的部分事务管理与活动。

  改革开放后,中国参与联合国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迅速增强,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到海底资源开发,从科技文化交流到儿童防疫和艾滋病防治,联合国几乎所有机构、部门和会议,都有中国代表和中国声音。在经济和金融领域,联合国所属机构和组织,特别是开发计划署、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界银行等,都受到中国高度重视,此外中国还在联合国裁军事务与维和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特点更加突出。一方面,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压力普遍增大,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成为时代主流和普遍诉求;另一方面,由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西方势力图谋演变中国的野心有增无减。面对这些情况,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对外工作方针。实行这样的外交方针,意味着中国要尽最大努力,利用各种可能,创造和争取良好的国际大环境。1995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联合国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中国与联合国的联系与合作更加广泛和深入。联合国成了中国展示改革开放良好形象、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的重要外交舞台。

  1999年,面对世纪之交国际力量对比和自身发展需要,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关于“联合国需要中国,中国需要联合国”的新提法,既概括了中国对联合国的新认识,也反映了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新特点。

  以负责任的态度持续支持联合国

  进入新世纪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道路多样化的历史趋势进一步彰显。各国各地区各类组织间的多边互动与合作更趋活跃,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更为重要和不可或缺。中国提出了“和谐世界”的新构想,表明中国将在联合国和整个国际事务中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将为构建国际关系新理念、国际政治新秩序、国际安全新格局、国际合作新态势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并为联合国参与或关注的国际事务持续提供中国建议和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联合国的期待与日俱增。顺应时代潮流,实现联合国自身改革变得越来越紧迫,有关联合国改革的斗争也越来越激烈。中国支持联合国进行合理而必要的改革,但强调联合国改革的重点应是提高权威和效能。对于安理会改革,中国主张慎重行事,并且要以会员国协商一致、高度认同为前提。目的是防止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因安理会改革不当而发生分裂。这种高度负责的态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联合国会员国的理解和支持。

  今后,无论联合国如何改革,其地位只能提升不能矮化,其权威只能维护不能损毁,其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基于这一判断和立场,中国正在持续加大对联合国的支持。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了有关人类文明包容互鉴的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国对人类进步问题的新看法。同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问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宣布了中国加强与联合国相关机构扩大合作的新举措。此前不久,王毅外长还出席了联合国维和行动问题特别会议,宣布中国已派出2.5万人次参与维和行动,目前仍有2000多人在冲突地区参与和平值守。随后,他又在联大会议上倡导“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合作共赢、讲求公道”,为共同应对和平与安全领域的新挑战发出“中国声音”。中国成为目前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最积极、贡献最大的一个国家。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我们相信,随着中华民族大踏步地走向全面复兴,中国大踏步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还将发生意义深远的变化。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大国外交,将在联合国内外前所未有地得到充分展现。中国在联合国中,不仅永远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坚守国际公理,主持国际正义,同时还会更好地履行责无旁贷的大国责任和义务,更果敢地担当建设性大国和负责任大国的历史使命,为推动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武勇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