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将军与缅甸抗日战场
中国远征军出国第一次胜仗
2015年08月28日 07: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8月28日第799期 作者:刘肃勇

  保卫家国,抗击日寇,身经百战浴血疆场;远征缅甸,奋勇杀敌,立功异域大扬国威;不畏险阻,以身殉国,堪称“域外死忠第一人”。这位名将,便是戴安澜将军。

  戴安澜号海鸥,学名炳阳,1904年生于安徽省无为县的一户贫寒人家。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三期步兵科,毕业后以排长身份参加第一次东征,在广州平定刘杨叛乱,参加北伐战争,作战勇敢,1928年升任国民革命军第1师连长。继之历任营长,于1932年升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5师73旅145团团长,即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驻守。次年3月,戴安澜率领所部参加了对日本侵略军的古北口抗战,踏上了抗日救国的战斗征程,因功升任国民革命军第13军25师173旅旅长,历经保定、台儿庄、中条山等对日军作战,屡立功勋。

  及至参加武汉会战后,戴安澜于1939年1月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少将师长。同年12月,在血战昆仑关的战役中,戴安澜指挥他的坦克与装甲车,伴同第5军全体将士,一举击毙日本侵略军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日军6000人阵亡、百余人被俘,这就是抗战史上的昆仑关大捷。戴安澜也因作战英勇、带兵有方、尤为关爱部下,而名传军旅。

  1942年2月,戴安澜将军奉令率领他的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从云南出国奔赴缅甸,协同英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军。这时的缅甸首都仰光,已被从缅甸南部向北攻击的日军攻陷,英军节节败退,无力回击。蒋介石接受英国的求援,阻止日军继续向缅北推进,急令戴安澜率部挺进仰光以北260公里的缅甸同古镇,当地人称东瓜,接下了英军撤退后的阵地。从1942年3月19日起,戴师长指挥200师的9000名官兵,同四倍于己并配有空军的日军,血战12天,歼敌5000有余,取得了中国远征军出国第一次胜仗。但是随着日军继续增兵,致使200师将士处于重重包围中,3月29日夜,第5军军长杜聿明指令戴安澜立即突围。30日,得杜军长命令在第5军廖耀湘的22师的接应下,戴安澜的200师退出同古镇,到同古镇以北棠古地区休整。

  当中国远征军司令部命令第5军向缅北撤退时,戴安澜的200师即奉令掩护第5军安全北退。当戴安澜带领所部于同年5月18日,撤退到缅北细保至抹古公路南侧森林边地时,日军乘夜间天降大雨之际,突然向戴部攻击,戴将军胸部、腹部共四处中枪,身边的团长柳树人当场牺牲。戴安澜师长躺在担架上指挥全师官兵继续向缅北撤退。时值5月下旬,部队撤退接近了边境,200师在边打边退中仅剩下3000人,而戴安澜的伤势也因处于潮湿加闷热的缅北热带雨林地区,又得不到基本的医疗救护,更加恶化了。

  5月底的一天,戴安澜的担架被抬进缅北矛邦村山上的一座小庙里,稍事休息。598团团长趁戴安澜短时间的清醒,请示部队将从何地退回到中国,已经不能说话的戴安澜,以手指地图上的瑞丽,示意部队在此过境回祖国云南。随后,戴安澜要卫士抬起他的头,但见戴安澜睁大眼睛,朝北向祖国看了一眼之后,即安然闭目与世长辞,时年38岁。

  戴安澜牺牲的消息电传到国内,举国哀痛,蒋介石命令一定要将戴安澜遗体抬回中国。可是过了两三天后,因天气炎热,尸体开始腐败,只得在中途火化了,用小木板做成简易棺材,装敛了将军的骨灰,继续沿着滇缅公路向北抬运。途中常见官员或百姓,臂上佩戴黑纱,在路边摆放香烛,默默哀悼抗击日寇而壮烈殉国的英灵。有一位老华侨见到戴安澜的遗骨竟是装在一口木箱里,很不忍心,当即老泪纵横地提出愿将自己百年后备用的楠木棺材,敬献给戴安澜,愿英烈永远睡得安稳。

  重新盛敛的戴将军的楠木灵柩,后经云南、贵州,到达广西全州暂庴。在国葬仪式前夕,戴安澜的妻子王荷馨还收到了毛泽东的亲笔挽诗:

  外海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古归。沙场竟殉命,壮志也无违。

  1945年秋,戴安澜的灵柩,由暂庴于广西全州,归葬他的故乡——安徽芜湖市赭山公园的小赭山南麓。

  戴安澜在缅甸助英战场的功绩,鼓舞了中国远征军的抗战,让后人永远铭记。而东瓜保卫战,被国际社会认为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英国的《泰晤士报》称:“东瓜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国内的舆论也对戴安澜赞誉有加,当年重庆报纸称东瓜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或世界大战史均有其不朽的价值”。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责任编辑:武勇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