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发展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015年05月15日 08: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5月15日第738期 作者:孙宏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祖国的西南边疆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今天,西藏百业俱兴、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防巩固,碧水蓝天、生态环境良好,但是境外仍有种种杂音,企图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正确的发展道路。笔者长期关注中国边疆治理,多次到西藏调研,深切感受到今天西藏的发展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而《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开启西藏治理的新时代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共同缔造了历史时期中国的疆域。藏族等各族人民最早开发了西藏地区,为我国西南边疆的开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命运又始终与祖国内地的发展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远古时期,生活在今天西藏地区的藏族先民就与中原地区的人民有一定联系。7—9世纪,吐蕃与唐朝两度联姻,多次会盟,政治上形成“舅甥关系”,经济、文化联系密切。13世纪中叶,西藏正式成为中原王朝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此后700多年间,元朝、明朝、清朝和中华民国始终对西藏进行有效管辖。历届中央政府治藏政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中央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管理西藏事务;第二,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派驻军队,设官置守,或者任命流官,或者册封、任命当地政教上层人士,并且清查户口、设置驿站、征收赋税,充分、有效地管理西藏事务;第三,充分利用维护统一、拥护中央的爱国力量,让他们在西藏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尽可能地安抚、笼络西藏地方的僧俗上层人士。

  元朝、明朝和清朝前期的西藏治理政策有一定成效,但19世纪中期以后,这些政策无法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又有其不可否认的消极作用。一是以安抚僧俗上层为核心的羁縻政策占历届中央政府治藏政策的主导地位,但当中央政权衰落、国外势力侵入时,安抚、羁縻政策非但无法维护边疆的稳固,反而使西南边疆危机不断加深。二是尽管中央政府和清代一些驻藏大臣也关注民生,但是总体上更强调政治稳定,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因此得以长期延续,使西藏社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广大农奴在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三大领主组成的农奴主阶级压迫下饥寒交迫。对于1959年以前的西藏,十四世达赖喇嘛在流亡境外后也承认需要改革,因为旧西藏没有一个“全民教育制度”,大多数寺院只是向僧侣开放的学习场所;全藏没有一条马路,仅有的现代交通工具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三辆车;司法制度黑暗,爱国的热振活佛遭到反动势力的迫害……旧西藏封闭、落后,绝不是今天境外某些人故意歪曲历史、刻意美化出来的“香格里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上西藏治理的经验教训,领导各族人民解放西藏、建设西藏,开启了西藏治理的新时代。第一,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外国侵略和干涉。1951年实现西藏和平解放,为彻底将帝国主义势力驱逐出西藏创造了条件,是西藏从黑暗、痛苦走向光明、幸福的关键一步。第二,以人为本,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和进藏部队克服种种困难,建成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救济灾民,发放无息农贷和低息手工业、商业贷款,促进西藏社会发展。1959年起,民主改革的开展结束了延续几百年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实现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第三,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并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西藏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在雪域高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真正享有了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自由。第四,把稳定与开放、发展有机结合,社会稳定为开放、发展创造条件,通过发展、开放促进长期稳定、持续稳定和长治久安。民主改革以来,西藏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也有序形成,各族人民以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积极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有目共睹

  60多年来,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这充分说明:今天西藏的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了人类社会进步潮流和现代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实现了西藏社会发展和中国边疆治理的历史性飞跃。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成就有目共睹,这些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共同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斗争中取得的。100多年来,帝国主义、西方反华势力及其扶植的西藏分裂势力不断变换其面目,无论是所谓的“西藏独立论”和“西藏问题”,还是“大藏区”和“中间道路”,都无视西藏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事实,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完全无视西藏最广大人民的基本人权和利益,妄称“西藏人民利益的代表”,却只代表原农奴主阶级最顽固的一部分人的利益。正因如此,为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西南边疆,全国各族人民要团结一致,坚决反对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谬论和活动。1949年以前,西藏上层爱国力量和僧俗爱国民众在全国各族人民支持下,成为西藏地区抵制“藏独”分裂逆流的中坚力量。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胜利地完成平定叛乱、民主改革,并且以自己的言行有力地回击各种杂音,每天坚持升国旗的“国旗老阿妈”次仁曲珍就是他们的代表。

  与次仁曲珍一样,西藏各族人民不仅从60多年来的发展中获得政治上的解放,而且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得到极大改善。他们拥护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坚决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希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更快。在西藏调研期间,无论是腹心地区的城镇,还是边境地区的山村,笔者都能感受到西藏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带来的变化,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拥护。2007年,笔者在乃东县昌珠镇克松村调研时,许多村民都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村里最大的变化是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主要原因是党的政策好”。近年来,西藏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加速,噶尔县扎西岗乡典角村就是例证之一。该村地处边境一线,海拔4300多米,自然条件恶劣,过去长期缺电缺饮用水、通信不畅、交通不便。在援藏干部推动下,2012年建成了藏民族建筑与现代建筑风格融合统一的边境新村,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生活显著改善。今天,典角村口高高树立起“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标语牌,因为村民们知道:2013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反映了党中央对边疆治理、西藏稳定的高度重视,而中央的关怀和兄弟省市的支援才使典角村发生巨变,他们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会更美好

  60多年来,西藏发展的巨大成就中外瞩目,这是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各族人民的支持、援助下才得以实现的,许多人为此献出宝贵生命:无数英烈为解放西藏、保卫西藏和修建川藏、青藏公路而献身,孔繁森、邵海云、张宇等援藏干部长眠于“第二故乡”。21世纪之初,面对境外种种杂音,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心声。在西藏,笔者从“藏二代”、“藏三代”身上看到“老西藏精神”的传承,也遇到了无数把西藏视为“故乡”的内地人,他们中有驻守风雪边关的人民子弟兵,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援藏干部,还有进藏传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10余年、与当地农民亲如兄弟的山东农民……他们与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兄弟民族有着共同的目标:维护国家统一和西藏社会稳定,加快西藏发展,努力建设一个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

  今天,西藏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充分说明西藏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当然,境外有人仍妄称“西藏人民利益的代表”,西方某些国家仍无视西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无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荒谬地要求中国“重新审视治藏政策”。此时,笔者耳边响起一个雄浑、豪迈的声音:“达赖喇嘛和美国的一些人给我们制造点麻烦,对我们影响不了什么。要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谁也没有这个本事。”这些话是1987年10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联邦德国巴伐利亚州州长施特劳斯时说的,现在仍然警告着那些制造“麻烦”的人:西藏的未来属于整个中华民族,西藏历史上是、今天是、未来仍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西藏的长治久安、跨越式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今后社会主义新西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会有更大的发展,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会更美好,这是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延伸阅读

  “国旗老阿妈”“国旗老阿妈”次仁曲珍生活在中尼边境的聂拉木县樟木镇,她亲身见证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家乡的变化。和平解放时那里人均寿命45岁,2012年时已达65岁。1965年时那里还是一个13户、99人的小村庄,2012年已发展成为1500余人、繁荣发达的口岸城镇。

  

  克松村的变化2007年,笔者在乃东县昌珠镇克松村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家里和村里都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一位受访者回答说:“村里最大的变化是大家的生活条件变好了,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20世纪80年代初大家用上了电灯;2001年由过去饮用河水变为饮用压井水,2004年全村用上了自来水;2003年由过去烧牛粪、羊粪、柴火改为使用液化气,2006年9月县里又统一给村民建造沼气池,现在全村基本都用上了沼气。2005年公路修通可以直达村里,出行很方便。同时,村里还开设了一家医院,大家都能享受到合作医疗保险的福利,看病比较方便,费用负担也大大减轻了。另外,2006年县里还规定:凡是考上高中、大专、大学的学生,在学期间每年都将获得一定的现金奖励。”

  

  典角村的变迁噶尔县扎西岗乡典角村地处边境一线,海拔4300多米,由于自然条件极其恶劣,过去长期缺电缺饮用水,通信不畅通,交通道路不便。在援藏干部推动下,2011年7月启动了边境示范村建设项目,2012年10月竣工。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援藏资金700万元),把全村规划建设了居住区、养殖区、人工种草区、蔬菜大棚区。在居住区,22户居民都有自己舒适、实用、美观的安居房,水、电、路、通信入户;村民委员会活动建筑面积达500多平方米,配备了现代化的会议室和办公器材;全村道路进行了硬化,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景观灯和体育健身器,而且新建了两个蔬菜大棚,为今后全村解决蔬菜供应问题创造了条件。这一项目的设计因地制宜,又突出民族特色,实现了藏民族建筑与现代建筑风格的融合统一,使典角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知名的边境示范村。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