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藏教育大发展五十年
2015年05月15日 08: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5月15日第738期 作者:周润年

  西藏和平解放后,特别是自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西藏的教育从小到大、由少到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体系和结构逐渐优化,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和发展。

  初步形成社会主义的民族教育体系

  西藏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今天的西藏教育与人才培育已基本与国家进步繁荣同步。全自治区普遍建立了小学教育,创办和发展了中等和高等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均已基本具备,教育网遍及各地、县、区、乡。已形成一个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较为完备的民族教育体系。2011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达995所。其中普通高等教育院校6所,年内招生9836人,在校生33198人;中等职业学校6所,招生5286人,在校生19446人;中学123所,高中招生16720人,在校生44676人,初中招生44567人,在校生136371人;小学860所,招生49536人,在校生294725人;特殊学校招生27人,在校生246人;年末幼儿园在园幼儿41751人,比上年增加1833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4%。

  教育经费逐年增长,

  教学设施面貌一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对发展和加强西藏的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教育经费逐年增长。西藏1994年的教育经费是3.17亿元,到2009年全区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增长为57.6亿元,其中教育事业费48.24亿元,基本建设投入9.36亿元,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增加10.1亿元,增幅为21.26%。

  通过教育经费投入的加大,使西藏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学仪器设备更新等得到了大力扶持,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区大部分中小学的校舍已由土木结构改为砖石或混凝土结构,不少学校建立了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图书馆和阅览室,充实了图书、仪器、药品、标本、课桌、文娱和体育用品等教学设备,并购置了汽车、烤箱、电冰箱、柴油机、发电机以及床铺、卡垫等生活设施。昔日破旧不堪的学校,今日旧貌换新颜。

  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到改进

  50年来,西藏各级各类学校探索和掌握藏族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学习特点,逐渐摸索出一套藏族学生乐于接受的讲授方法。课程设置不仅开设继承藏族传统文化的藏文文法和正字法等课程,而且还开设了政治、历史、地理、自然、物理、化学、音乐、美术、体育等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课程。教学方式也由私塾教育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以及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转变为以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等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发了藏族学生的智力,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高。

  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各级各类学校狠抓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建设光盘教学播放点1763个,覆盖全区95%的教学点;建设卫星教学收视点903个,覆盖全区98%以上的中小学校,为中学建设多媒体计算机教室52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素质教育也已走进西藏,从2003年起,自治区教育厅每年拨出500万元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已为210个乡镇小学建立了有线教育电视系统。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西藏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改变了西藏自治区信息技术教育落后的局面,也为西藏自治区中小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基本条件。到2009年,更大力推进了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结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地人民的生活实际,加快建设畜牧兽医、计算机、电工电子、铁路运输、建筑、旅游等重点专业,同时,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民族教材建设成绩显著

  50年来,西藏自治区教委将编译藏语文教材作为工作的重点,组织力量编译教材。为了保证教材的编译质量和数量,先后设立了教材编译组、教材编译室、教材编译局等机构,并逐步建立健全了教材编审制度。

  对各科教材的编译,制定了质量标准和保证质量的具体措施,实行“四定三审”制度。“四定”即定人、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三审”即编译、科长、室主任三级审稿。自1982年五省区协作编译教材以来,又确定了协作的任务、范围、方式和编译原则,制定了工作规划。西藏承担的教材协作任务是,除汉语文外,小学全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本、教学参考书和初、高中教学大纲、课本、教学参考书等。

  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自治区教材编译局已编译出中小学全套藏文教材共计200余种,印刷出版了上千万册藏文课本和教科书,填补了西藏过去无中小学藏文教材的空白。在内容上,西藏教材由往日以宗教教义、宗教仪规为主转向以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主,教学内容逐步现代化,这为促进藏族语言文字、提高全民素质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培养了一支民族教师队伍

  50年来,党和国家一面调派大批汉族教师支援西藏的教育事业,一面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民族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使得西藏的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以藏族为主体、结构合理、满足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50年来,西藏的教师队伍基本实现了由以“民办教师为主、援藏教师为主、汉族教师为主”向以“公办教师为主、西藏区内教师为主、少数民族教师为主”的转变。据2014年6月统计,全区教育系统共有教职工4.9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 4.08万人,专任教师中:双语教师2.89万人,占幼儿园、中小学专任教师(3.69万人)的78.32%;本科以上学历和专科学历专任教师分别为2.20万人和1.66万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92%、40.69%;高级、中级职称专任教师分别为0.93万人、1.69万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2.79%、41.42%。全区已建立起了一支数量基本满足、结构和水平基本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各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近50年来,西藏教育事业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与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2000年西藏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由565人上升为1262人;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由2120 人上升为3395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由3849 人上升为6136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的由18576 人上升为30615 人。有49个县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脱盲县人口覆盖率达到70.8%,全区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2%。

  与和平解放前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相比,西藏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投身建设新西藏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改变,人们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不断学习以加强自身发展能力,并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精神风貌的转变是西藏教育50年的发展带给西藏人民的最大变化。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教授)

  ◆数据◆

  教育经费

  2003年中央政府投资5.33亿元,实施西藏大学改扩建工程。2004 年西藏全区教育经费总投入23.4亿元,2007年投入27.8亿元,2008年投入49.58亿元,到2009年全区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达57.6亿元,其中教育事业费48.24亿元,基本建设投入9.36亿元,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增加10.1亿元,增幅为21.26%。

  人口素质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西藏总人口为261.63万人,其中接受大学教育的3.3万人,占总人口的1.3%;接受高中、中专教育的8.88万人,占3.4%;接受初中教育的80.1万人,占30.6%。

  内地西藏学校

  内地西藏学校蓬勃发展。1984年国家为加大西藏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帮助西藏更快更多地培养人才,决定在北京等省市筹建3所西藏学校,在上海等16个省(市)的中等以上城市各选择条件较好的一、二所中学举办西藏班,从1985年起招收以藏族为主体的西藏学生到内地学校学习。20年来,已累计招收培养内地西藏初中班学生29500余名。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