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文化交流的友谊桥梁
2015年03月27日 08: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3月27日第719期 作者:周勇

  孔子学院致力于帮助世界各国和地区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国语言与文化,由此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可以说,孔子学院是增进中国和世界相互了解与友谊的一座桥梁。

  借以多样化形式拓展交流成果

  自2005年起,华东师范大学先后与美国和欧洲的高校及教育机构合作共建8所孔子学院,在中外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每所孔子学院都特色鲜明、成绩卓越,在中文教育和中外文化交流上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各孔子学院积极开展汉语教学,并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联谊会、文化沙龙、民俗活动、学术讲座、夏令营、实物展览、影片观赏等,吸引国外学生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2006年起,华美协进社孔子学院组织来自纽约州的16名在职教师,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第一期中国语言与文学硕士课程培训班,这是全球首个孔子学院研究生班。华美协进社孔子学院的“未来汉语教师”项目一直与时俱进,以适应国际汉语教育领域的发展要求,例如,专门设计了符合纽约州教师执照要求的课程内容。

  中阿肯色大学孔子学院除了在该校开设汉语课程以外,还与阿肯色州教育厅和各个学区合作,在全州公立中小学开展汉语项目,目前已在9个校区开设了汉语课程,从零起点到高级班,共有六个班级的汉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引入了远程教学方式。中阿肯色大学孔子学院阿肯色州教育委员会每两年对汉语教师进行一次表彰,授予汉语教师“阿肯色州文化大使”荣誉称号。

  芝加哥孔子学院协调芝加哥公立学校系统中43所学校的中文项目,促进全芝加哥以及北伊州地区的汉语教育与本土教师培养。

  俄勒冈大学孔子学院组织策划了“因地制宜立体呈现——以俄勒冈大学孔院中国饮食文化系列活动为例”活动,开展系列化、高层次的中国文化研究。

  杜兰大学孔子学院充分利用中国留学生资源,招募留学生志愿者教授美国学生汉语,并与中国留学生建立密切联系,以便开展工作。

  爱荷华大学孔子学院向爱荷华大学中文部注册学生开设学分课,共开设初级汉语1、初级汉语2、初级汉语3和商务汉语4门课程。另外,还通过讲习、讲座以及中文语言课,为社区学校和组织服务。

  意大利都灵大学孔子学院开设有汉语基础初级班和中级班,由两名意大利老师、两名中国老师分别配合任教。除了开设语言课程,都灵大学孔子学院还组织举办各类研讨会、展览、演出、电影论坛、工作坊等,积极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的活动。都灵大学孔子学院还向华东师大选派了9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1+1”双学位项目学生。

  瑞士巴塞尔大学孔子学院与华东师大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了中瑞文化交流画册;并组织20名瑞士大学生到华东师大开展中文学分课夏令营活动,学生们不仅圆满完成了课业,还近距离接触了中华文化,并与中国学生和家庭缔结了深厚的友谊。

  整合多学科资源打造交流平台

  在孔子学院的各项教学和文化活动中,作为合作方的华东师范大学都积极配合,从师资输出与培养、汉语教学课程的标准和内容建设、各类中华文化项目的巡展巡演,以及校际交流合作等各方面均给予了支持和帮助。

  事实上,孔子学院的工作也拓展了华东师大的国际合作空间,推动了学校国际化建设,具体体现在:促进学校人文学科的发展,尤其是为人文学科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促进留学生工作的发展,留学生的学科领域向多元化发展;促进教师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培养了一支国际化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开展国际化合作的宝贵经验。

  为了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证孔子学院健康持续发展,学校专门成立了孔子学院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副校长牵头,各相关部门正职担任委员,全面统筹协调学校资源,在学校层面打造“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

  同时,学校出台了《华东师范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选拔任用管理办法》,强调在遵守严格选拔、科学培养、合理储备、有效评估的原则下加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管理工作,调动学校各教学、管理部门积极性,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华东师范大学依托自身的人文社科优势,整合中文、外语、历史、艺术、国际关系、汉语国际教育、教师教育等多学科资源,促进国际汉语教育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推动孔子学院扎根当地、融合发展

  工作中,我们根据外方意愿和需求,提供多方位支持和帮助,得到了孔子学院所属大学和教育机构的充分肯定。爱荷华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帕特里克·巴里·巴特勒(Patrick Barry Butler)的表述很有代表性:“在过去数年,孔子学院参与并协助我们完成各项教学、研究和服务使命。总之,孔子学院已经成为爱荷华大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非常高兴爱荷华大学能够与华东师大合作开办孔子学院,我们也深信孔子学院能为大学作出积极的贡献并对未来长期的合作关系表示期待。”

  孔子学院已走过10年的风雨路程,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的道路,机遇与挑战并存。而重中之重的任务则是如何让孔子学院扎根当地,融合发展。因此,这需要我们充分考虑各国各地区对于中国语言和文化学习的具体需求,促使当地合作伙伴高度融入、密切配合。

  我们相信,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孔子学院这样一座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沟通与合作的桥梁会变得更加坚固持久。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