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历史才能面向未来
2014年12月12日 08: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2月12日第679期 作者:苏智良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屡次发动侵略战争,给亚洲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作为侵略战争的发动者,日本从1963年起,每年8月15日战败投降日(日本称为终战日),全国各地都要举行各种仪式,以示纪念。然而,作为日本侵略战争的主要受害者和战胜国,中国长期以来没有一种神圣的、固定的国家仪式,来追悼数千万死难者,哀悼难以统计的抗日志士,追忆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今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当中国设立国家公祭日后,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竟然指责说:“为什么(中国)在二战结束69年后才设定这一国家哀悼日,日本方面是抱有疑问的。”这番言辞充分暴露了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战争、妄图篡改历史的野心,不能不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和警惕。

  居安思危  警钟长鸣

  国家公祭日,是主权国家为了纪念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来缅怀在战争中死难的国民,增强本国公民对战争灾难的历史记忆,这已成为国际惯例。如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广岛和长崎原爆博物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2005年1月27日是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日,德国总统克勒等44个国家领导人以及集中营幸存者等数千人参加了纪念活动。德国早在1995年就通过法律,将1月27日定为大屠杀受害者纪念日。

  中国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对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同胞以及所有抗战中的死难同胞的告慰和尊重。在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入南京后的一个半月里,30多万中国同胞死于非命,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惨剧,也是人类历史上的悲惨一幕。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重大举措,不仅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永远记得抗战中的死难同胞,也表明我们具有还原抗战历史真相的勇气与胸怀,彰显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开明。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将会对民众发挥长期的教育作用。国家最高级的公祭活动,有助于向世界传播历史事实的真相;有助于中国民众正视民族的创痛,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有助于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是非教育、善恶教育、价值观教育。培育青年一代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才有助于他们肩负起历史的重托,制止残暴与无道,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致力于与世界更好地沟通,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公理和文明的态度,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正如欧洲每年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有助于我们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有助于我们保持清醒的历史记忆。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尤其是日本政界,对侵略历史并没有正确的认识,日本首相还时常参拜靖国神社。对此,我们不能不保持警惕。日本右翼企图借否认侵略历史为军国主义招魂的伎俩,是注定要落空的。

  维护和平  任重道远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的确立与成型,将成为当今世界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的标志性仪式之一,表明中国对历史的认识和做法已经汇入国际主流体系。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第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既是缅怀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同胞,也是哀悼所有被日本法西斯杀害的无辜民众。我国各地如何追念与缅怀,是应该深入探讨的事情。

  第二,建议修建中华民族反法西斯战争忠烈祠,对在抗日战争这场伟大战争中百折不挠的英雄人物,对为国家和民族大义、为人类正义而献身的人们进行永久祭奠。

  第三,南京的民众和团体应走出去,不仅要与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等建立联系,互相合作,也可到广岛、长崎去交流,共同谴责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第四,认真踏实地做好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做好资料搜集,注重对战争亲历者、受害者的调查采访,对抗战遗址进行切实的保护和利用。抗日战争领域还有许多课题值得我们研究,而且刻不容缓。

  第五,争取在联合国通过一个纪念日。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里至少有110万犹太人遭受纳粹屠杀。1945年1月27日,苏联军队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2005年11月1日,第60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决定将每年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以此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做法,并要求所有国家教育并帮助下一代了解有关种族屠杀的罪行。我们可以联合韩国、朝鲜、荷兰以及东南亚国家,要求联合国设立“慰安妇日”。目前已有日本、韩国的民间团体向联合国提出这一建议。

  要在国际社会做好宣传,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侵略者暴行的控诉上,而应在揭露侵略者罪恶的基础上,思索侵略战争对人的良知、人性和人类文明所造成的戕害,关注战争中的个体、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