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难题与出路
2014年10月24日 07: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0月24日第660期 作者:林跃勤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发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导,揭开了复兴古老丝绸之路的新篇章。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就是要通过加强古老商贸线沿路各国合作共识、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减少行政壁垒、加强货币流通、改善货物运输、人员迁徙及商品流通条件,将中国—中亚—西亚和欧洲国家更好连通起来,增进经贸投资合作,形成新的欧亚沿路各国都能够参与其中的经济合作交流与发展的新区域(带),这是中国倡导的促进中国对外开放和周边合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面临诸多难题

  作为一个涉及数十个国家的多方面、多层次长期合作过程,其间必然会碰到甚至充满风险、挑战与难题。

  首先,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尚缺乏共识和深入研究。目前,虽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原则上得到了广泛赞同,但迄今还没有取得相关国家一致支持,一些国家还存在不少疑虑。俄罗斯有观点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亚地缘政治息息相关,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构想是没有同俄罗斯这个战略协作伙伴国事先仔细商量而单方面提出的方案,存在对俄罗斯主导的欧亚联盟战略以及现存的俄罗斯跨西伯利亚铁路替代的可能性,对“欧亚一体化进程”形成制衡和竞争,从而与俄罗斯产生利益冲突。中亚国家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提出新丝绸之路倡议让各国有点摸不着头脑,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一种新的地缘政治经济概念,目前大多数讨论还浮在表面,而且是围绕中国这一中心进行的,对于这一地区其他国家来说利益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还停留在原则性、可能性等战略层面,尚未提出具体的规划。

  其次,沿路国家历史、文化、制度、经济发展和利益诉求差异大、协调难。中国与丝绸之路相关国家在运输、海关、货币、金融、投资、劳动就业等多方面的制度差异甚大,协调各国政策使其适合各国运输交通、贸易、投资、结算、交流、服务等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殊为艰难。由于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其他相关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差异,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程中容易引发不信任乃至误解等。此外,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内的一些国家,特别是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等存在政治不稳定,民族分离主义、恐怖主义盛行,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等。中亚和中东安全形势急剧恶化,也将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实施造成巨大威胁。中亚国家之间彼此不买账、均想充当地区领袖,将其撮合起来共同参与新丝绸之路重大多边项目建设殊为不易。

  再次,一些势力蓄意拆台。美国、日本以及个别欧洲国家将中国倡导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视作零和博弈,伺机拆台。欧盟内部有观点认为,该战略构想可能使中国对欧洲市场造成侵蚀,是欧洲丧失国际地位的前奏,鼓吹“欧盟各国应该对中国的野心提高警惕”。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011年7月在印度参加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将阿富汗打造为地区的交通贸易枢纽,通过推动南亚、中亚的经济一体化和跨地区贸易,以实现“能源南下”、“商品北上”的“新丝绸之路”计划。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以阿富汗为中心,把中亚和南亚连接起来,排斥中国并为遏制中国、俄罗斯和伊朗提供支点。印度也对中国主导新丝绸之路构想抱有抵制和取代之意。

  最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建设周期长、软件完善难度大。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包括修建连接中国—中亚、阿富汗—伊朗和南亚的铁路、公路、电网、光纤、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涉及数十个国家,中亚铁路轨距标准不统一影响跨境铁路修建。巨大的硬件建设由谁承担?建设周期长,运行如何管理?权益如何分配?既然这一倡议是中国首倡以及中国是最大经济“块头”,无疑需要以中国为主承担进行数千亿美元的巨大基础设施投资。还有基础设施建成后的正常运转需要得到各国的保护和支持,以免受到当地民族主义的威胁,其管理、协调及成本、收益平衡难度大。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新思路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涉及多个国家、多个领域和层面的复杂革新、建设、互动、调整过程。作为倡导者,中国需要承担大量的规划、宣传、说服、组织、协调、投资、管理与促进改革与创新的工作。

  第一, 做好战略研究规划,增进合作共识。理论研究为增强共识奠定基础,规划则是理论与战略付诸实施的抓手,规划先行有助于重大项目实施稳步前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参与的复杂而长期的国际合作工程,不仅需要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还要从政治、外交、经济、金融、文化等多个领域、层面进行规划、协调。中国需要让相关国家深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是中国的需求和只对中国有利,参与推动这一构想能够实现多方利益,是互利多赢的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将给各参与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好处,如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不仅给中国广大用户提供清洁能源,也能为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产气国和沿途的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带来巨大经济收益。对中欧来说,跨中亚高铁等的修建通车将节约货物运输费用和时间。

  第二,制定合理可行的实施策略。应根据丝绸之路沿路地区和国家的实际条件和需求,循序渐进,逐步推进,提出可以共同接受和参与的具体项目,如交通运输、能源开发、信息交换、科技合作、商品贸易、农业开发、旅游发展、金融合作等项目,从信息路、能源路、金融路、高速路等诸领域、诸层次推进其建设,从双边到多边,从双边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区、科技园区建设开始,扩展到三方、四方、多方综合合作,从点到线、以点带面、由线到面、点线面结合,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渐形成新经济带。

  第三,借助欧亚联盟、上合组织等集体机制协同推进丝绸之路建设。需要处理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上合组织等的互动关系。2014年5月29日俄白哈正式签署欧亚联盟协议,确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运行。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国家的经济协作与发展,欧亚联盟的逐步成功将对吉尔吉斯斯坦、亚美尼亚和其他中亚国家形成示范作用。因此,需要将现有的地区一体化机制和多边对话机构综合考虑进来,其中包括上合组织、独联体、关税同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新兴的统一经济区。如上合组织可以建立开发银行、“上海合作组织特别账户”等金融合作机制,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俄罗斯等的合作项目提供融资平台,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间的经贸合作增加动力。

  第四,探索合理可行、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开发投资机制。对丝绸之路涉及的路、港、管、网、关、市场等硬件建设投入,必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互利共赢的方针,不能意识形态至上,全由自己掏腰包,要按照市场规则办事,对沿路带国家的投资、开发方面要自愿、互利,推动本地化,造福当地,不能只对中国有好处,否则难以服人、难以持久、难以和谐。 

  第五,共同协商完善各项软件建设,保障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条不紊推进。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推动做好软件体系建设,通过与沿路带国家协商调整相关法律、规范、标准、海关、结算、劳务、仲裁、出入境等制度,消除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各种软障碍和约束。要加强各国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贸易法律投资环境优化,支持企业间以及标准、认证、检验、检疫等机构间、贸易救济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本币结算,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朝着一体化大市场、多层次大流通、海陆空多元化大联通、文化教育大交流的目标前进,最终形成畅行无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