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014年10月24日 06:5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0月24日第660期 作者:王金波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合称“一带一路”)。为中国与周边国家进一步扩大互利共赢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回顾历史,“一带一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载体,在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中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千百年来,在古老的海陆丝绸之路上,我们的祖先“驰命走驿”于大漠戈壁,不绝于时月,把中国的哲学、文学和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的同时,也把欧洲的数学、几何学、地理学和阿拉伯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介绍到中国,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中写下了辉煌篇章。驼铃声声、舟楫相望的历史画卷成为中国与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同的历史记忆。丝绸之路实现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商品的互通有无和技术、人员、思想的大交流。

  往事越千年。今天,同样是在丝绸之路沿线,中国已经成为包括韩国、日本、东盟、巴西、俄罗斯、南非在内的全球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出口市场。中国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量的比重则由1978年的不足1%提高到2013年的12%;贸易伙伴由1978年的几十个发展到目前的231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国民福利。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枢,东盟在古老的海上陶瓷(香料)之路上曾经占据重要位置。今天,中国与东盟依然唇齿相依。在未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中国有必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和扩大与东盟国家的务实合作。在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同时,继续通过现有的东亚/亚太区域生产网络,提升与东盟国家在产业、技术、能源、环境等战略领域或次区域的合作层次,有重点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利益共享的区域资源保障体系和产业分工体系。短期内可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为契机,以“2+7”为合作框架,以“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务实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未来一段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和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深化,与东盟的经济一体化和共同体建设将从地区战略目标转化为实现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战略手段之一。

  同样,作为古代海陆丝绸之路的交汇点,阿拉伯地区在东西方经贸往来和文明交流中也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海湾国家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石油和液化天然气(LNG)供给来源,中国也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海湾第二大石油出口市场。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从海湾国家进口原油1.44亿吨,约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40.8%,占海湾国家石油出口总量的14.7%。未来1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能源供需缺口和外部资源条件的约束或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考虑到国内资源禀赋和消费需求之间差距的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的需求将达7亿吨,其中2/3需要进口。同期,中国天然气的进口依赖度也将超过50%,其中液化天然气的进口将从目前的934万吨增加至3000万吨。相应地,受欧美发达国家石油供应来源多样化战略和国际石油市场板块化的影响,过去10年,中东海湾国家逐渐失去了美国和欧洲第一大石油供应来源的地位。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需求的迅速增加,恰恰为海湾国家寻求长期稳定的石油出口市场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中阿双方完全可以将构建“一带一路”与中阿合作相结合,在加快中国—海湾阿拉伯合作委员会自贸区进程的同时,以“1+2+3”为框架,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优先构建安全可靠、长期友好的中阿能源战略合作关系。

  需要强调的是,构建海上丝绸之路并非从零开始,而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构建海上丝绸之路首先要处理好与现有合作机制、合作平台的关系。亚洲区域合作格局的变化和复杂性决定了中国在积极参与贸易自由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同时,还要创造性地推动其他形式的经济合作。中国有必要以构建“一带一路”为契机,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为平台,与亚太、欧亚区域合作相结合,在现有APEC互联互通、东盟互联互通、泛亚铁路网、泛亚能源网、大湄公河次区域互联互通、孟中印缅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积极参与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和泛亚能源网络体系的构建,真正做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

  未来一段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海陆丝绸之路的铺设将会对亚太区域生产网络的完善和重构、地区统一市场的构建、贸易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沿线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欧盟和北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证明,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可以带来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收敛。同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经济差距的缩小、地区内部的平衡发展、国民福利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能够满足亚太/欧亚地区各国共同发展的基本愿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APEC与东亚合作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基地)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