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视角看中国道路
2014年09月29日 08: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9月29日第652期 作者:张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中国的发展道路受到全世界日益广泛的关注,成为当代世界最重大的学术课题之一。从经济学视角看,中国道路的含义是什么?对此,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回答。

  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

  有人认为,中国经济的成功主要得益于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化;有人则认为,政府干预和国家指导才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有人认为,强有力的集中统一的中央领导是中国道路的一条基本原则;有人则认为,地方分权的广泛发展和经济上的联邦主义,促使中国经济繁荣发展。有人认为,中国改革的成功得益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国有经济为主导,不搞大规模私有化;有人则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增量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在体制外突破。有人认为,顺利实现转型必须顶层设计、整体推进;有人则认为,自下而上、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渐进式改革成功的奥妙。有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制度、技术和结构综合创新的结果;有人则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如同东亚经济增长的奇迹一样,完全建立在要素投入的基础上,缺乏持久性。有人认为,中国的成功与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有人则认为,中国的成功是向西方文明学习的结果。

  不同的观点自有其理论和实践的出发点,但科学的理论只能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从实践经验看,中国道路在经济方面具有以下几个显著和重要的特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新型市场经济体制;渐进式的改革方式或过渡方式;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模式;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相互协调、良性互动、深度融合的经济发展道路。中国道路归根结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经济改革、发展和开放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和展开。

  中国道路具有普遍意义

  中国道路有没有普遍意义?持否定意见的人认为,中国道路的成功仅仅是特殊环境的产物,不具有普遍意义。持肯定意见的人则认为,中国道路代表了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新趋向,其经验具有普遍意义。事实上,中国道路既体现了经济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反映了中国特殊的制度、国情和历史阶段的要求;既尊重一般规律,又充满首创精神;既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意义;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中国道路之所以具有普遍意义,是因为它的经济内容即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民主化等,体现了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要经历和面对的。但是,在不同国家、不同制度和历史条件下,这些一般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过程和方式是不完全相同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国的特殊性在于:具有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实行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处于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双重转型之中;人口众多而资源相对不足;在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体系中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地域辽阔且区域差异巨大,等等。这些特殊性与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相结合,就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经济发展道路。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中国道路的成功,开阔了经济学研究的视野,丰富了对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规律的认识。中国的成功向人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启示,即那些看似相互对立的因素是如何相互补充、渗透、促进和发展的,这些因素包括:公有与私有、效率与公平、国家与市场、自由与和谐、集权与分权、经济与社会、发展与稳定、传统与现代、自主性与全球化,等等。归根结底,这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历史性结合,是社会主义中国实现的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民主化和现代化。

  毫无疑问,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的社会实验,它不仅决定着中国的命运,也影响着人类的未来。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邓小平也说过,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果能够实现,“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总的来说比资本主义优越,但要靠我们的发展来证明这一点。我们要做的事就是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中国道路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此。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梁瑞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