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哲学大众化补上重要一课
2014年09月29日 08: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9月29日第652期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汝信

  哲学的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这次在王伟光同志的领导下,花几年的苦功夫,完成《新大众哲学》这样一个大工程,确实是哲学界的一件大事,是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

  我们过去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这都是很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要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说的是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新现象、新问题,都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加以解释和总结,所以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但是我感到,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大众化的问题着力不够,马克思主义甚至有越来越走进书斋的倾向。

  马克思主义本身最大的特点,也可以说是最伟大的一个转折,就是不仅要解释世界,还要改变世界。要怎么改变世界呢?青年黑格尔派认为思想批判就能改变世界。马克思讲,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要改变世界,理论就要为群众所掌握,这就跟青年黑格尔派完全决裂。马克思主义从诞生起,就是要为人民群众所掌握。但是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并不够。现在《新大众哲学》的出版,补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为哲学文化的基本建设做了一件大事。

  此外,现在西方当代哲学有一种越来越玄的趋向,很多新名词让人摸不着头脑,以为这样显得学问深。这个风气也在慢慢传到我们的学术界,有些文章本来是清楚明白的道理,也讲得很玄妙,用些西方概念,让人搞不明白到底要说明什么问题。我认为,《新大众哲学》的出版对我们的学风建设也能起到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