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东扩的历史与现实需求
2014年08月29日 06:5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8月29日第640期 作者:朱晓中

  2004年5月1日,欧盟实现了其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这是欧盟第一次向欧洲东部边缘国家的扩展。2007年和2013年,欧盟又完成了两次东扩。至此,中东欧16国中已有11个国家成为了欧盟成员国。通过前三次东扩,欧盟成员国从1993年成立之初的12个增加为28个,面积增加了27.79%,达到451.31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了26.8%,达到5.068亿,经济总量增加了11.3%,达到17.37万亿美元。如今,欧盟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一体化程度最高,对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影响不断增大的地区性组织。

  回归大欧洲的文明因素

  8—10世纪,地处欧洲中部的捷克、波兰、匈牙利、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等民族,接受了基督教并使用拉丁文字。这些民族成为西欧文明的一部分。西方文明主要分布在两大地理区域:欧洲、北美。它不是根据某个特殊民族、宗教或地理区域名字而是根据罗盘方向确认的文明。

  居住在欧洲大陆东部和南部的斯拉夫民族组成的国家按希腊仪式接受了东正教。他们使用基里尔字母,成为拜占庭文明的一部分。罗马尼亚虽然接受了东正教,却使用拉丁字母。在奥斯曼帝国入侵巴尔干之后,阿尔巴尼亚人和部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斯拉夫人被迫放弃基督教,皈依伊斯兰教,成为伊斯兰文明的一部分。

  几个世纪以来,不同的文明属性将西方基督教各民族同穆斯林和东正教各民族分开。这条分界线自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和10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起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它沿着现在芬兰与俄罗斯的边界以及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与俄罗斯的边界,穿过白俄罗斯再穿过乌克兰,把东仪天主教的西部和东正教的东部分开,接着穿过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把天主教匈牙利人同该国的其他部分分开来,再沿着把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同其他共和国分离开来的边界穿过原南斯拉夫联邦。在巴尔干地区,这条边界同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分界线重合。这是欧洲文化的边界,在冷战后的世界中,它也是欧洲和西方政治经济的边界。

  政局剧变以后,部分中东欧国家强调这条分界线的意义。波兰人称,自10世纪他们在拉丁基督教对拜占庭的斗争中选择了前者而成为了西方的一部分。尽管信奉东正教的中东欧国家以矛盾的心情看待这条“文化和宗教分界线”,但他们也看到了作为西方一部分并融入西方体制的巨大政治和经济利益。

  由此可见,政局剧变之后东欧国家提出的“回归欧洲”本质上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是认同历史文化的表现,尽管最初人们在提出这一口号时更多的考虑是它所包含的政治含义。部分中东欧国家属于欧洲文明,即基督教文明,而另一些国家则属于拜占庭和伊斯兰文明。对前者来说,他们具有“回归”欧洲的历史文化基础,而对后者来说,他们是“加入”欧洲文明。

  回归欧洲的经济因素

  由于外族入侵,在历史上中东欧国家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西欧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同时,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却在泥塘中挣扎。自19世纪上半叶起,中东欧国家拉大了同西方经济的差距。在1820年、1870年,中东欧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占西欧核心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58.1%和48.8%。1913年,这个指标下降到42.0%。到1938 年,中东欧国家的经济水平只有西欧核心国家的44.1%。

  1948年之后,中东欧国家开始按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以及工业化方式重建国民经济,并在随后的20多年中实现了部分经济现代化,第一次缩小了同西欧国家的经济差距。在1950—1973年间,中东欧国家经济以年平均3.9%的速度发展,部分改善了中东欧国家在欧洲经济中的位置。 

  进入1970年代中期之后,受石油危机的影响,以及计划经济本身的制约,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缓。到20世纪80年代,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接踵而来的是经济停滞和下降,致使中东欧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下降了25%—50%。也正是在这期间,东西欧之间的差距从1∶2 扩大到了1∶4。与此同时,中东欧国家与地处南欧的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的经济水平也在拉大。中东欧国家实行的苏联模式计划经济颓势尽显,致使其经济再次落后,拉大了同西欧国家的经济差距,这也是导致东欧国家制度变化的经济原因。  

  政局剧变后,中东欧国家把欧盟视为经济繁荣的经济联合体。他们希望通过加入这一共同体来实现其经济现代化的理想。同时,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也需要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盟的援助。如果能够加入欧盟,这种援助将从“外援”转变为“内援”,且援助的数额和领域都将扩大。这便是中东欧国家迫切要求加入欧盟的经济动因。

  回归欧洲的国际因素

  中东欧国家被西欧社会模式所吸引。1989年东欧国家政局剧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欧自由民主政府、福利社会和社会市场经济榜样所鼓舞。这种模式提供了1989年以来中东欧国家政治和经济转轨的模板。

  回归欧洲也反映了中东欧国家变化中的认同概念。虽然“欧洲概念含义和内容”存在广泛争议,但是人们通常认为,“回归欧洲”的概念包括,承诺实现政治民主、尊重人权、经济自由主义、对少数民族实现宽容、和平解决纠纷和希望达成妥协和一致等。这些内容都是欧安组织的文件和声明以及欧洲委员会的条款中所规定的,也是1993年6月出台的哥本哈根入盟标准中提出的政治要求。这种变化了的国家认同概念,以及西方国家政府和组织的政治影响对中东欧地区的国际政治发展有重要影响,它强化了和平解决国际纠纷、尊重人权、实现民主化政府和法制的承诺。

  回归欧洲还表达了中东欧国家希望加入西欧现有的组织和多边机构的愿望。20世纪末期欧洲政治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存在密集的国际组织网络,它有助于形成各种新型的多边合作和多边治理形式。中东欧国家回归欧洲对整个欧洲具有长期而深远的意义,它并不是简单“西化”过程。对中东欧国家来说,加入欧盟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实现国内各领域的转型,同时,国家间和解与信任的不断加强也有助提升地区稳定水平。对欧盟而言,随着不断东扩,其面貌和机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东扩意味着必须要对原来只针对15个成员国而设计的机构和决策程序进行改革。《里斯本条约》的出台就是最好证明。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