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
2014年08月01日 06:4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8月1日第628期 作者:田克勤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重大战略思想,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上的内在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内涵十分丰富。在理论层面,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加以认识和把握。

  第一,邓小平理论中关于重视实践、重视生产力、重视群众路线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基本观点,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一系列基本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首先,尊重实践的权威性,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认真解决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不仅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基本思想。其次,重视生产力,把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联系起来,强调要通过改革开放去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既是邓小平建构崭新的科学社会主义观的理论基础,也是他独具特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再次,尊重群众,把解放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与关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也是邓小平反复强调的一个基本思想。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准(即人民利益标准)贯穿其中,这就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二,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演进提供了必备的概念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概念具有里程碑意义。十二大以后,全党通过认真学习邓小平的相关论述,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开始不断深化。十三大第一次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观点做了系统概括,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初步勾画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轮廓。以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为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了突破性发展。十四大提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命题,并对其内容做出进一步概括。十五大正式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简明概念,并把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放在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此后,江泽民、胡锦涛同志相继提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十七大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提供了重要条件。十七大以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内涵的整体把握,又为人们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形态及其特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三,邓小平理论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逻辑前提和基本框架。把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在初级阶段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思考,作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逻辑前提,既指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实质就是要坚持我们已经走上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我们已经初步确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又指明了过去我们在社会主义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没有完全搞清楚的问题,这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前所以遭受曲折和失误,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发生的一些犹疑和困惑的根本原因。这样一种概括,就把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深入思考与当代中国国情的正确把握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与道路选择之间的内在逻辑。这种逻辑关系就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正确认识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和前提,而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又必然会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同时,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关于新时期总任务、关于党在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科学概括,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初步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任务和总布局,为党在后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科学概括提供了基本的逻辑框架。

  总之,邓小平理论在哲学基础、核心概念、逻辑前提和基本框架等方面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重大战略思想,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上的内在统一。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