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结构以及流动趋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又直接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问题密切相关,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口流动撼动我国社会“超固化结构”
第六次人口普查将离开户籍登记地半年及以上的、跨乡镇街道务工经商或随务工经商者生活的人口定义为流动人口,根据此次普查数据,我国流动人口已达到约2.61亿。如果减去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近4000万人口,当前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已至少达到2.21亿人左右。在这2.21亿人口中,户籍在城市与城镇并且流动到其他城市与城镇的人口大约为5000万人,农村户籍流动到城市或城镇的人口大约为1.7亿多。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的流动人口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流动规模与持续时间上,都是世界移民史所罕见的。而正是发自于草根阶层的这种顽强的、持续不断而又波澜壮阔的大流动——尤其是农民工的跨区域大流动,才最终撼动了我国社会长期形成的那种“超固化结构”,改变了村落社会的落后格局,将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到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49.68%——实际上,如果不是以居住满6个月及以上时间为限制条件,而以普查时间点人口为准,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必然超过了50%,也就是说,当前我国已是一个以城市人口为主的国家了。
由于受我国经济发展梯度差距的影响,流动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是:在区域结构上,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在区域内部,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在城乡结构上,从农村流向城市——主要是大城市。
流动人口结构正逐年变化
了解流动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等,对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政策的出台具有重要意义。世界流动人口史告诉我们,在工业化初期,国内流动人口——尤其是自农村流入城市的人口会以男性为主,女性为辅;工业化中期阶段,流动人口中男女两性的性别比越来越均衡;到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社会,流动人口以女性为主——因为那时女性在服务业中的竞争力会强于男性。我国目前的抽样调查数据也印证了女性农民工数量正在迅速增加中,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家庭夫妇式迁移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二是城市为女性创造了充足的就业岗位。
从受教育程度上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大大高于老一代农民工。伴随高等教育招生量的增加与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扩展,未来新建劳动密集型企业岗位必须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主进行宏观设计。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在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中,才能够认识清楚“以人为本”的“人”的含义,也让企业家明白“廉价劳工时代终结”的含义。
此外,农民工的收入虽然与前几年相比已有了明显增长,在民工荒的影响下,企业的招工难的确增长了农民工讨价还价的能力,使农民工具有不满足工资条件即抬腿走人的机会与能力。但学界还不能对农民工收入增长形成某种程度的“欢呼雀跃”,因为净增长的那一部分,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只抵消了通货膨胀的侵蚀。
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推进社会建设
流动人口的地区分布与结构状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为刺激消费与扩大内需,国家也必将继续推进城镇化进程。因此,具有针对性地做好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工作,对于推动当前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促进社会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除其他因素外,以下两点需尽快落实:
其一,在政府行政上,就要以居住地为主建立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制度,强化流动人口的认同心理,一方面防止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形成社会隔离,另外一方面防止流动人口集体性抗争行为的大规模发生,维护稳定的社会局面。由于经验不足,我国在城市化中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城中村”。虽然某些特大城市已经通过拆迁和改造疏散了城市中心区的人口,但某些新型扩张城市却仍没有意识到“城中村”可能存在的集体抗争的危害性。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历史证明,交叉居住有利于社会融合,分割居住极可能产生社会隔离。在第一代移民老年之后,第二代移民或新生代农民工的集体性社会抗争行为会更多。
其二,在流动人口家庭式流动特性越来越强化的背景下,流动人口子女随父母的迁移会成为常态,这就要求全国各级学校具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与课程设置。这是有效防止流动人口子女因为经常迁移而难以就近就地入学的前提条件,也是防止流动人口子女因为课本差异而需要重新购买教材的必要手段,更是防止不同学校课本差异而带来的难易区别与学习中接续困难的制度保障。同时,还需要逐步研究与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的高中阶段学习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