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产业工人群体党建社会工作路径
2021年12月29日 09: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2月29日总第2319期 作者:谢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并首次提出和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产业工人群体中的党员就业方式、职业分布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如何充分发挥新产业工人群体的作用,是当前我国新产业工人群体党建社会工作面临的新挑战。由于新产业工人群体基数大、流动性强,如何解决新产业工人群体离土离乡不离党问题?亟须加强新产业工人群体党建社会工作方面的研究。

  践行政治引领  夯实党建社会工作基石

  发挥好政治引领作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头脑的根本任务,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作为我国两大劳动阶级,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

  1.加强流出地党的建设,发挥新产业工人群体先锋作用。充分发挥新产业工人的先锋作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建立完善新产业工人党组织管理体制,鼓励社会工作机构依照党的章程开展新产业工人群体党建活动,推动党建社会工作在新产业工人群体中开展专业服务。加强新产业工人群体在流入地生产生活中与党组织的联系,新产业工人党建社会工作扎根新产业工人群体,其主旨活动就是架起广大新产业工人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的桥梁。

  2.加强流入地党的建设,提升党建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加强新产业工人群体流入地党的建设,是探索新时代产业工人群体党建社会工作的前提。我们研究团队在广州市海珠区、黄埔区开展新产业工人群体党建社会工作服务中,将政治引领放在新产业工人群体党建社会工作的首位,以主动参与助力政治引领,发挥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联动作用,积极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发挥新产业工人群体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坚持用人单位党组织与工会共同协作,有意识地安排新产业工人中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担任班长、组长等职务,安排其到急、难、险、重岗位上锻炼,开展“推动经济建设、服务城镇发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岗前培训+党前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党建引领,引导新产业工人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各项工作中提高政治素质。

  突出文化引领  探索党建吸纳式治理路径

  在新产业工人高度流动的现代城镇社会,出现了部分党员“找不到组织”的现象,也带来了一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的问题。如何让这些流动中的党员在流入地及时找到党组织、就地参与组织生活?如何破解这些党员在流动中登记难、管理难的问题?如何在城镇建设中发挥这些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党建+工会+企业文化+社工”服务模式将流动党员嵌入基层组织、党员干部联系点嵌入基层治理,党组织通过体制吸纳将社区、企业周边组织整合到既有党组织服务体系,以治理式吸纳方式选择社区与企业中的精英、流动党员与基层组织形成新产业工人党建共同体。采取“组织—流动党员”的整合式服务与吸纳式治理举措,以满足新产业工人社会公共服务需求为目标,营造时代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的良好氛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流出地与流入地公共文化,创新文化引领,进而实现价值引领,增强新产业工人的正能量。

  1.丰富新产业工人群体文化生活,推动党建社会工作持续发展。以党建社会工作为指导,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推动先进文化课堂进企业、红色影院进生活小区、心理健康服务进职工班组、文化休闲进公园等系列活动。适时开展唱红歌、读书节、书画展来丰富新产业工人的文化生活。通过上述举措达到文化教育、阵地教育、“增三性”教育之成效,逐步形成红色文化、地方文化、和谐文化等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从而使党建社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推动党建社会工作持续发展、党建社会工作不断创新。以“红色驿站”打造出新产业工人的“党员之家”“职工娘家”,促进新产业工人中的党员与流入地城镇党组织的有机融合,增强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2.创新专业发展文化,探索党建社会工作新模式。党建社会工作要解决新产业工人群体中“有组织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的状况。第一,与新产业工人群体所在企业内的党组织建立联系,关注产业工人生产生活需求,帮助流动党员找到党组织。第二,与新产业工人群体所在社区街道党组织建立联系,做到哪里有流动党员,党的组织就发展到哪里。第三,联合社会团体、基金会、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广泛吸纳新产业工人群体。2012年深圳市探索“党组织+党员志愿者+党建社会工作”联动机制,并于2015年将社区服务中心更名为“党群服务中心”。随后,广州、东莞在2015年以“党务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模式,通过职业化运转、专业化服务,新产业工人群体党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水平日渐提升。当前,党建社会工作以“互联网+党建”新模式激发新产业工人群体党建工作新活力。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了新产业工人群体中党员在党建社会工作中的参与度,扩大了新产业工人群体党员组织活动的覆盖面,营造了新产业工人群体党建社会工作新环境。

  加强党建服务引领  发挥党建社会工作专业优势

  社会工作与新产业工人群体服务具有广泛联系,可以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得新产业工人群体在接受服务过程中体验党的温暖,增强主人翁意识,激发奉献社会的热情。

  第一,从新产业工人群体党建工作问题解决视角看,新产业工人群体党建社会工作的产生基于广大新产业工人群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迫切需要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社会工作为解决社会矛盾、预防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按照“党建引领、两地合力、社工服务、城乡统筹”总原则,新产业工人群体流入地与流出地合力打造“党建+新产业工人群体服务”创新模式,建立起新产业工人群体服务长效机制,将党的组织建在新产业工人群体中的“常住地”,促使新产业工人群体党员服务流入地和流出地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正能量”不断聚集,有效解决新产业工人群体中的流动党员和流动人口管理难、维权难、融入难等问题。

  第二,从新产业工人群体党建工作专业服务视角看,党建社会工作者运用先进文化、科技、服务、法律“四管齐下”方式,建构党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工会工作者、志愿工作者与职工“五工联动”模式。如广州市黄埔区总工会在“金雁工程”服务过程中,以党建为引领、以工会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专业社工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有益补充的“五工联动”党建工作模式,打造党建引领、工会联系、“五工联动”、企业职工协同、社会工作服务为一体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科学运用新产业工人群体党建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新产业工人群体潜能,围绕助人自助的专业伦理,实现新产业工人自身发展。根据新产业工人的需求,在新产业工人党建社会工作中,聚焦新产业工人中的个人困境和家庭问题,为新产业工人提供共同富裕规划,开展相互支持的小组和企业活动,从而实现新产业工人群体之间的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目标。

  (本文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互联网+’社工实践管理云平台建设”(20210245804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