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人类社会希望达成的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发展的理想状态。其本质可以描述为,在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关系良好且其发展前景良好的前提下,人口增长长期沿着适度水平窄幅波动而形成的一种发展状态。适度的人口增长与适度的人口规模是人口与发展最为理想的情形,人口增长长期过快、长期缩减、忽快忽慢,都是对均衡发展的背离。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我国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导向的基本点。其关键是长期,从大尺度的时空视野去谋划和规划人口与发展,需要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想在短期内实现人口均衡发展有悖于人口发展规律;核心是促进,实现人口均衡发展是一个理想,需要坚持不懈地长期努力;目标是均衡,达成人口均衡发展是人口发展、人口与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理想境界,是人口与发展的理想国,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信念。
人口快速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人口国情
前期人口发展的跌宕起伏会在未来的人口发展道路上被惯性复制,同理,前期的人口稳定发展也会反射到后期人口的平稳变化,这是人口发展规律。纵观新中国70年来的人口发展历程,人口变化走出了“三峰两谷一落坡”的大起大落轨迹。当前,制约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是现有的人口基础。
第一,人口基数庞大。人口转变完成,进入低生育水平时代,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标志着人口增长的压力缓解。但是,总体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据《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95亿,依然稳居全球首位。另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中方案预测,印度人口将在2024年赶上中国,中国总人口将在2028年达到峰值14.4亿,2050年降至13.6亿,位居世界第二。人口规模始终巨大,这是认识我国人口问题的基点,也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先决基础。
第二,人口老龄化进程快、规模大、水平高。根据国家老龄委《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数据,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和老龄化水平双双“翻倍”,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从2.49亿增至2053年峰值4.87亿;相应地,老龄化水平从17.3%升至34.9%,跨入世界重度老龄社会国家行列。人口快速老龄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人口国情,是“两个十五年”国家发展战略的人口基础。
第三,社会性别失衡形态急需关注。长达30多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意味着我国社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存在性别失衡问题。
第四,家庭变迁急速。微观层面的家庭小型化、简约化、简单化、核心化、复杂化并存,家庭发展功能和能力弱化,家庭对社会的依赖性愈发强烈。
上述人口的非均衡表现,形成了我国人口均衡发展的人口基础,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构成一定的挑战。
人口机会的特点从人力资源主导转向综合型人口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年均9.5%左右的高速度持续40年的增长,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这个过程中,人口转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人口红利为经济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据《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末,GDP总值达到90.03万亿元,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人均GDP为64644元,创历史新高,我国创造的GDP总量约占世界的1/6,但是人均GDP依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高速经济增长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2018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651元/年和14617元/年。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跨越了摆脱贫穷、全面解决温饱、实现基本小康社会、即将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几个台阶,从站起来走入了富起来的发展阶段。
遵循人口转变规律,伴随现在的劳动力人口步入老龄阶段,老龄社会不可逆转且不断深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机会的性质和特点正在从人力资源主导型转向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力资本积淀渐强、人力资源规模减少但依然大量的综合型人口优势,决定了未来的人口机会依然开放,这是一个基本判断。当然,“两个十五年”新时代发展战略周期以及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阶段也面临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各种挑战,我们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
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挑战
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是制约人口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着眼点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再用两个十五年实现基本现代化和现代化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意味着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人均资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由于资源环境的硬约束,人均资源占有量体现了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例如,人均淡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2,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工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及世界水平的1/2,人均石油天然气探明可开采储量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5,自然资源约束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围绕着“控制人口数量”为中心,以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人口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21世纪中叶前,我国人口总量将始终保持在13亿以上,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将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挑战。
人口综合素质提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在制约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现有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下,全面提升人口综合素质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削弱人口非均衡状态带来的负面效应的重要力量,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的基本核心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基本国策提出的“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亦取得重大成功。第一,健康状况大为改观。据《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7年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7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6.8‰、9.1‰和19.6/10万,优于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第二,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升。截至2015年,累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规模达到1.71亿,居世界第一位,占总人口的12.4%;6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数达到9.08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3年,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普通高校大专、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人数已经跨入每年800万人的时代。人力资本是发展的引擎,是国家民族兴旺与进步的能动要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人口素质改善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在于可以缓解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提高劳动生产率。
综合考量人口要素是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规划,一是要把握人口发展、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适度的人口规模与增长是通往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唯一路径。二是面对人口规模巨大和人口结构严重老龄化的基本国情,特别是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和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定位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着眼于百年之后,甚至两百年之后或更长周期的人口规模和结构的适度方面。近期,要积极应对眼前或可预测的未来几十年出现的人口问题,坚持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长期性、全面性和前瞻性的战略发展观,规划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三是人口素质的改善永无止境,坚持教育兴国、科技兴国战略,高质量人口之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四是人口结构性失衡是阶段性的,不会是未来人口发展的永恒状态。人口结构失衡不单纯是人口问题,国家制定发展战略须依据基本人口国情与经济发展人口基础,用发展去面对和解决人口结构性问题是别无他选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