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对话网近日发表了一篇探讨非洲国家如何通过使用土著语言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文章。文章作者为德国莱比锡大学(University of Leipzig)非洲语言学名誉教授埃克哈德·沃尔夫(Ekkehard Wolff)。沃尔夫提出,语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非洲国家曾长期遭受殖民统治,所以很多土著语言被边缘化。
当前,世界上现存已知的语言达到7000多种,其中约1/3在非洲。如何让非洲的土著语言重获新生,沃尔夫给出了5条建议。第一,非洲国家应该接受和认可多语言环境,并将其看作一种规范。一直以来,西方国家总是强行给非洲国家灌输文化同质化(culturally homogeneous)和单一语言(monolingual)的概念,这导致很多非洲国家对语言多样化的认知不足。第二,尽量用儿童熟悉的母语(土著语言)教育他们。全球约有40%的儿童没有机会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接受教育,这一比例在非洲更高。使用不熟悉的语言会导致很多孩子无法充分理解学习内容,以致最终无法完成学业。第三,尽可能在教育体系中引入三种语言共存的模式。学校将当地的母语(土著语言)作为第一语言用于教学,以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业。而教授第二种该地区(或国家)通用的语言,将会让学生未来更好地参与到地区和国家的事务当中。除此之外,学校可以有选择地教授第三种语言,即一门全球性的语言,如英语、法语、葡萄牙语等,这会让学习者在未来可以参与到国际商业和政治活动当中,并让学习者拥有较好的国际竞争力。其实,三语教育(Trilingual education)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被广泛讨论,卢森堡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其官方语言包括卢森堡语、德语和法语。非洲的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国家都可以效仿卢森堡。第四,制定更具包容性的语言政策,可以促进地区公平与和谐。第五,建立多语言教育体系需要巨大投入,但是从长远看其收益是巨大的。
(赵琪/编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