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2011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2013年08月22日 10:17 来源:《人文岭南》2011年6月30日第7期 作者:
东江纵队的战斗历程及经验
□郑群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以下简称“东纵”)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八路军、新四军为榜样在华南敌后建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队伍。8年艰苦曲折的抗日斗争,东纵积极配合全国各地抗日战场和盟军,英勇地打击敌人,成为蜚声中外的一支华南抗日武装部队,是广东人民参与解放事业的一面旗帜,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回顾东纵的战斗历程,有一种精神一直是东纵保持战斗力的根本,那就是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讲,我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经验,为东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保证。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建立、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为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积蓄了革命力量,发挥了堡垒作用。
东纵的党组织始建于抗战初期。由于后东(指东江后方地区,下同)地区属国民党统治区而非沦陷区,共产党的一切活动都被视为“非法”,因而东纵对党组织的建立、各县党员的发展等活动从一开始就处于“非法”状态,不具备最基本的客观生存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因此,后东党组织建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都艰难曲折,备受磨难和考验。抗战初期,大规模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在国民党统治区内根本无法开展。即便如此,中共东江特委还是在东纵发展了600多名党员,并在从未发展过党员的和平、连平、新丰等县发展了党员,撒下了革命的种子。至1940年,党员队伍发展到1100多人。
1942年5月,粤北事件发生,被捕的省委领导人与后东特委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危急关头,后东特委在没有得到上级党组织指示的情况下,果断采取非常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江西省委遭受破坏和粤北事件的恶果在东纵的扩展,使后东地区党的组织力量和党员队伍得以保存。
1946年6月,在东纵北撤、后东党的领导人大部分转移北撤的情况下,东纵党组织和党员之间依然保持联系,使党的组织保持不散、人员不乱、活动不断,保存了革命力量。1946年冬,广东恢复武装斗争,这些保存下来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成为一支坚强的骨干队伍和重要力量,使党的队伍在革命战争中成为坚不可摧的中坚力量和坚强堡垒。
二、始终坚持武装斗争,不断壮大发展武装队伍,建立了一支坚强的人民革命武装,在开展南方游击战和解放广东全境的斗争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抗战初期,东纵活动在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人公开建立武装被视为“非法”。但是,抗战初期的和平、龙川、河源、五华、紫金等县都建立过抗日自卫武装,如五华县的抗日前卫队,龙川县的抗日自卫队。1944年冬,粤北各地沦陷后,中共广东省临委要求东纵向东、西、北发展,建立新的根据地。后东特委不失时机地在东纵的紫五龙河边区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工作总队,开展打击日军的斗争,使武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东纵吸纳了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使后东党组织和党员、青年在反击国民党军事“围剿”的斗争中得到了锻炼。东纵北撤后,留在紫、五、龙、河边境、九连山区和新丰县的东纵三支小分队,成为解放战争时期武装斗争的重要骨干力量。
三、始终坚决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成功策应老隆起义,壮大了革命力量,为建立重要战略基地、迎接解放军主力南下作战奠定基础。
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对于发展壮大人民武装队伍、获得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保证革命战争的胜利起着重要的作用。抗日战争初期,东纵就注重团结进步人士,在后东各县先后争取了一批开明绅士支持抗日救亡运动,并联合国民党河源警备第二大队大队长叶少梅打击日军的进犯。恢复武装斗争初期,后东党组织坚持执行广东区党委提出的建立“反蒋统一战线”的政策,通过“破仓分粮,反抗三征”等斗争和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争取了相当数量的开明绅士、不反动的保甲长、乡长、区长,甚至地主、富农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结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使武装斗争减少阻力,武装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四、始终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发动人民群众拥护、支持和参加革命战争,组织人民群众迎军支前,掀起声势浩大的迎军支前运动,使野战军入粤作战部队得到及时的、有力的支援。
开展武装斗争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动群众参加和支持革命战争。针对国民党当局征兵、征粮、征税,损害人民利益,与人民相敌对的倒行逆施和反动政策,东纵党组织处处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同一切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方针政策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整个游击区普遍发动和组织群众反抗“三征”,破仓分粮,赈济贫民百姓,发动减租减息,维护社会治安。东纵因此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1949年9月,为了迎接野战军主力部队入粤作战,当东纵党组织向全区人民群众发出迎军支前的号召时,得到全区人民的坚决响应和大力支持,使入粤作战的野战军部队得以神速进军,加快了解放广东全境的步伐。
五、始终重视党对干部的教育培养和锻炼,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培养了一支政治、军事和文化素质较高的干部队伍,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一批干部和人才。
东纵有过长期革命斗争的历史。这里的党组织经受过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锻炼和考验,也培养了不少军事、政治、文化、党务、民运等方面的领导人才。恢复武装斗争后,许多党员和进步青年奋起参军,在革命斗争中涌现出大批优秀干部。他们中绝大多数土生土长,熟知当地情况,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联系,有丰富的斗争经验。这正是东纵革命斗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
实践证明,东纵的党组织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战争中,经受了考验,为后东地区人民乃至全广东人民的解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有其值得充分肯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作者系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省委统战部原部长,抗战时期任东江人民抗日自卫总队长)
背景链接::
星星之火
广州“沦陷”前后,党组织先后派曾生、王作尧、阮海天、黄木芬等共产党员到惠阳、东莞、宝安、增城等地组织抗日武装。曾生从香港带回共产党员、进步工人、青年学生100多人,王作尧在东莞组织了100多人的游击队,在艰苦的环境中,抗日武装逐渐形成合力。1943年12月2日,东江纵队正式成立,曾生任司令员。东江纵队先后粉碎敌军“万人扫荡”、“铁壁合围”等多次进攻,扩大游击根据地,至抗战胜利时,部队发展至11000多人,组织民兵12000余人。
抢救文化精英
日本占领香港后,表示要将转移到香港继续抗日的一批文化精英“一网打尽”。党中央电示廖承志“要想尽一切办法将他们抢救出来”。东纵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把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夏衍、沈志远、张友渔、胡绳、范长江、乔冠华、于毅夫、刘清扬、梁漱溟、李伯球、陈汝棠、张铁生、张明养、高士其、羊栆等民主人士、文化人士和其家属八百多人抢救出来,安全护送回后方。茅盾撰文称东纵抢救文化精英,是“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
营救盟军官兵
1944年2月,美空军克尔中尉袭击香港启德机场时,飞机被日军击中,跳伞逃生,遭数千敌人三个星期的搜捕和围攻,后被东纵救护安全脱险。这一传奇故事为在华盟国友人广泛传颂,甚至连美军十四航空队都把它作为教育飞行员的材料。据不完全统计,至抗战胜利时,经东纵营救护送到大后方的英国、美国、印度、丹麦等人士达上百人。
[NextPage]
行人道者赢天下
□尹绪忠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九十载,在个体的生命长度里算是高寿,因为人多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置于历史长河,从英国实行两党制算起,政党政治的时间还很短,不足四百年;中国共产党执政刚过六十个春秋,对政治使命来讲,万里征途才刚刚起步。一路走来,清点足迹,不是唱着童年的歌谣,更不是叙写美丽的传说。勇于总结,懂得反思,是一个政党、国家乃至民族的活力之源。我们党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跳出黄炎培先生担心的兴亡周期律,一个主要原因是:行人道者赢天下。
人道应天道。天道指自然法则,涵盖人类社会所有不可回转的大趋势,包括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世界潮流。中国哲学历来追求天人合一,中国共产党一开“头”就是“天合之作”。
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建立的。这年的7月23日晚,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来自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等地的13位青年与共产国际的两位代表齐聚一堂,组织、建立共产党。各人报告本地党团工作进展,共同起草、集中议论党纲和决议,会议有条不紊,可30日晚上,租界巡捕房密探和法籍警官带人“造访”,使会议延迟召开。7月的最后一天,也是会议的最后一天,8位代表在嘉兴南湖的画舫上讨论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选出中央领导机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脱颖而出。于是,上海、嘉兴便一道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出生地,顺理成章地成了中华儿女朝拜和向往的又一处圣地。
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何叔衡45岁,董必武35岁,李汉俊、李达和陈公博31岁,毛泽东28岁,包惠僧27岁,陈潭秋25岁,张国焘和周佛海24岁,王尽美23岁,邓恩铭21岁,刘仁静19岁。中共“一大”是年轻人的聚会,商议的是近代中国向何处去,脱颖而出的中国共产党,展示的是泱泱中国古老文明不灭的傲骨和朝气,是半殖民地半封建阴霾缭绕中奋起图强的希望和力量。
1921年在上海和嘉兴建党,代表们是动了一番心思的,可谓应天时得地利。历史学家熊月之先生经过缜密考证,从城市文化史的角度分析,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水到渠成,其中,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国民党的孜孜求索锻炼和储备了人才;1916年,当政者解除“党禁”,创造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十月革命送来马克思主义,正好能够用来抵御侵略和推翻封建统治。另外,上海法租界的“自由”和“谁不忆江南”的人文沉淀,客观上提供了政治团体雨后春笋般萌生的沃土和雨露。中国共产党应天时得地利,从革命党登上执政舞台,领导“一化三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今六十多个春秋,其间尽管有漩涡,中国这艘“航母”依然勇往直前,势不可挡,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行天道是正道。道未正,路不明;不守道,路难行。天道酬勤。走正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一步步挺直胸膛站起来、摆脱贫穷富起来、科学发展硬起来。天道没有终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没有尽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没有止境。
人道应常规。常规是常识,又是规律。发现规律和不违反规律,都不那么容易。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建党八十年、执政五十年和苏联共产党亡党十年祭时,我们党提出了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宏伟命题。
斗转星移,日月交替。时势在变,中国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发展的道理不变。党、中国、人类社会三者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同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统一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行人道,必须尊重常识,按规律办事。党执政要求保持党的先进性,服务于广大群众的利益,包括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政治利益和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等各种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利益;建设社会主义要求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共同民主、共同文明、共同幸福;人类社会发展要求理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及天下大同。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历经艰辛,前赴后继,上下求索,用事实谱写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空前的壮丽史诗。
常规常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反规律,肯定受到惩罚。我们曾经吃过类似的苦头。可贵的是,中国共产党清醒得很,知错就改,有错必纠,而且理性,在从容应对风险和挑战中不断完善自身、超越自身。
人道应民心。行人道者得民心,得民心者赢天下。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坚定不移地确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伟人,所以非常重视抓住民心,关键环节稳定民心,时时刻刻唤起民心。民心者,思想认识情感也。
先议议指导思想。思想指导行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工作是指导思想的明朗化、大众化和系统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经过中国具体现实条件过滤所筛选出来的结果”,马克思主义“越过了精英范围抵达普通民众”,《解读延安》一书认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咋看令人费解,但如果了解背后的全球背景,以及‘五四’后中国的历史走向,就不觉得奇怪”了。理论要有用才会深入人心,理论要结合实际才能有用。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被本土化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可高居庙堂,远忧江湖。
再谈谈统一认识。中国共产党重视党内政治工作。政治工作的重头戏是宣传工作,而宣传工作的落脚点在于重大问题上全党全社会达成共识。认识是卫星导航仪,定位、定向、定性。比如我们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识,是经过长时间反复考证和舆论引导达成的;当前的主要任务依然是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矛盾,而不是别的;因此,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越发达,生活水平越高,综合国力越强,政治宣传工作越重要。统一认识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基础。
最后说说情感所系。立场决定行动。对群众的立场的实质,是如何摆正党和群众的关系。党的历届领导人皆留下经典,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把党群关系喻为鱼水关系,党是鱼,群众是水,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党群关系比做血肉关系,更加强调了党和群众的关系是一个有机整体。邓小平说我们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要看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江泽民说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是联系群众,我们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所以,我们要以民为本、以民为荣。
我是有近二十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还是在孙中山故乡的党委部门工作的中层干部。遥看伶仃洋,心潮澎湃;仰望五桂山,思绪万千。出生于“文革”之末,生活在改革开放年代,如果没有党的培养,我不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更不可能由一个大山里的农村娃子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恭逢党九十华诞,值此盛世,谈些个人体会,发点深切感想,句句肺腑,作为学习心得和思想认识,向党组织、向父老乡亲们汇报。
(作者系广东省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