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坛到民间 从一隅到四海
——千年南海神庙的现代转型
历经1417年的风云,上至皇族、下到百姓,无数的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怀揣着乞降甘霖的愿望,虔诚朝拜。
从古代帝王阵势宏大的祭祀海神,到“海上丝绸之路”的流光溢彩,再到民间神愉人乐的岭南化的狂欢节——波罗诞。
有人呼喊复兴传统民俗文化,有人高举文化旅游的大旗,也有学者提出“南海神信仰是维护南海海权的文化力量”……
南海神庙的华丽转身,有着这个时代无法抹去的印记。
气势恢弘的大型仿古祭海仪式上,庞大的祭海表演队伍、庄重的祭祀礼仪、充满岭南特色的音乐与舞蹈,给人震撼效果的同时,传递了广大民众祈求风调雨顺、海不扬波的幸福祈盼。
火神变水神 海神称波罗
南海神庙所祭祀的南海神,即中原祝融。众所周之,祝融尊为火神,为何又成为司辖南海的水神呢?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神语》中解释得很清楚:“祝融,火帝也,帝于南岳,又帝于南海者……司南海,司南方是也。司火而兼司水……水与火分而不分,故祝融兼为水火之帝。”火神祝融就这样由南方之帝君变而为南海之神,再推广为司辖岭南各地江河湖海的水神,并与洪圣大王的传说相附会,化为本地土生土长的水神,从古代一直延续下来。
能让火神掌管“海事”,岭南海洋文化之变通、包容、开放之能可见一斑。更让人惊叹的是,颇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南海神庙竟然因一个“老外”的到来,处处改姓为“波罗”了:南海神庙被称为“波罗庙”,神庙前的扶胥江被称为“波罗江”,还有波罗诞、波罗鸡、波罗粽等等。
相传,唐贞观年间有一位来自天竺(古印度)波罗国的使者,途经南海神庙,遂进去拜谒,将带来的波罗树种于庙前。由于流连忘返,耽误了归程,于是每天站在海边等待本国的航船,最后去世于此。当地百姓将他厚葬,并按照他立于海边的神态塑像,穿上中国衣冠,请进庙中供奉,称为“番鬼望波罗”。后来,朝廷追封他“达奚司空”。他从蕃客变为蕃神,又从蕃神变为中国神,成了南海神的助手“助力侯”。这是珠江文化吸收海外文化的精彩演绎,也见证了昔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万帆竞发的繁华。
走下“国家祭坛” 民间华丽转身
自隋文帝下诏建南海神庙,已过1400多年,历朝皇帝下诏加封、派员祭祀以及拨款修葺的次数在100次以上。从庙内现存的碑刻和文献资料看,有相当多的内容是宣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历朝皇帝都曾亲派大臣或委托广州地方官到庙内祭拜,除了祈求风调雨顺、减少自然灾害之外,更多则是反映政权更迭、皇帝登位、平定内外叛乱等事。由于历朝皇帝的宠爱,南海神庙的声誉日渐兴隆,地位慢慢超过了东、西、北三海的神庙,成为诸海神庙之首。
有趣的是,历代皇帝不知道如何表达他们对南海神的崇敬之情,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同样的一种方式,那就是给南海神“封官”。
建庙之初的隋代,他还只是享受“侯”一级的待遇,但是到了唐代,便被唐玄宗赐封为“广利王”了。南汉为“昭明帝”,宋代更是多次加封,到南宋绍兴年间已官至“南海广利洪圣昭顺威显王”,清雍正皇帝还进一步将其册封为“南海昭明龙王之神”——成了四海之内至高无上的海神。
民国时期(1923年),时任广州军政府大元帅的孙中山偕同宋庆龄,曾到南海神庙拜谒过南海神。陈济棠主粤时,其夫人莫秀英曾以个人名义赠送给南海神庙两万两白银,用于维修事宜。尔后内战不绝,及至日寇入侵,国运渐至衰微,南海神庙的官庙地位也就成为了历史浮云。
千百年来,来来往往的人们单纯而固执地相信,庇佑一方的南海神庙能够给人们带来幸福。附近居民逢初一、十五,都要到庙里烧香拜神,所求之事可不仅限于“海事”,也求五谷丰登、早生贵子、求学中第、升官发财、健康长寿等等。
每到波罗诞期间会有很多祭神娱神的活动,其时“珠三角”各地区的居民蜂拥至庙中拜神,人头攒动,蔚为壮观。宋代诗人刘克庄在广州作《即事》诗4首。其一云:“香火万家市,烟花二月时。居人空巷出,去赛海神祠。”描绘的正是波罗诞的盛况。历经千年,波罗诞已演绎成“珠三角”规模与影响力最大的庙会。
聚文气 留下千古风流
历代文人墨客在南海神庙留下了不朽的历史遗迹和佳话。居于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所撰文的碑刻屹立在神庙的头门前。南海神庙也因韩愈此文而声名鹊起。
北宋诗人苏东坡的七律“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坐看旸谷浮金晕,遥想钱塘涌雪山。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颜。忽惊鸟动行人起,飞上千峰紫翠间”。极有气势地矗立在浴日亭的石碑上,俗称“东坡石碑”。
其后杨万里、汤显祖、薛纲、陈献章、屈大均、李文藻、宋湘等等也许是冲着“东坡石碑”的名人效应而来,或观日品诗,也作诗唱和,名家荟萃、济济一堂,留下了珍贵的印记,成就了这长江以南最大的“碑林”。
经过历朝的更迭,南海神庙的文化积累可谓是厚甲一方。
[NextPage]
千年不变的波罗鸡,用纸粘制而成,雅拙可爱,仍然是人们游会时的必买品。据说,在每年售出的10万只波罗鸡中,有一只鸡会啼,谁买到它,南海神将会赐福给买主。
让民间信仰文化在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访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顾作义
《中国社会科学报》:应当如何看待祭拜南海神的民间信仰?
顾作义:祭拜南海神作为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睦共处具有积极作用。民间信仰承袭了原始信仰“万物有灵”的朴素自然观,承载了儒释道“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观。作为一种群众性的社会文化现象,民间信仰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内容,对于传统文化的形成、保护和发展,对维护世道人心等起着重要作用,在客观上起到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作用,有利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当然,民间信仰文化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甚至需要坚决抵制的消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我们对民间信仰的发展应该采取宽容对待、发现价值、积极引导、优化功能的态度,通过深入挖掘和梳理,让民间信仰文化在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怎么看待学术界对南海神等一批岭南水神的研究?
顾作义:目前,已有一批学者对南海神等岭南水神进行研究,这是岭南文化之幸。南海神、龙母、妈祖和北帝四大岭南水神都有着千年历史的积淀和广泛的信众,同时他们还有丰富的传说、宝贵的碑刻文化和宏伟多姿的建筑艺术。注重从学术上挖掘研究这些颇具岭南特色的水神文化遗产,从文化意义、精神价值去阐释其丰富内涵,不仅有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我们精心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的宝贵财富,需要格外珍惜。同时,这些高品质的学术研究是让包括南海神在内的岭南水神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对南海神庙的学术研究提一些建议?
顾作义:对南海神庙的学术研究应该是立体的、多元的,要将南海神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海洋文化联系起来,要与发展民俗文化联系起来,注重与时代精神的吻合。同时学术研究要与文化宣传、产业发展形成良好互动,将学术成果融入到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形式中,如音乐、舞蹈、戏剧甚至年轻人喜爱的动漫,真正使南海神庙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动态化、产业化,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品牌,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
[NextPage]
达奚司空举着坐手,作遥望大海状,当地村民将其称为“番鬼望波罗”。这位外国人让神庙处处改“姓”了“波罗”。
给民俗文化活动注入国际、时尚元素
——访广州市黄埔区文广新局局长沈小革
《人文岭南》:如今学术界认为对南海神庙研究与开发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黄埔区、广东省,甚至上升到了国家层面,请问您是怎么看的?
沈小革:首先,从文化内涵上说,南海神庙是中国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海神庙,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内含着中华祭祀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等多重文化形态和文化基因,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研究意义;其次,南海神庙承载着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使命,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最近几年,黄埔区委区政府致力于打造南海神庙文化旅游品牌,五子朝王、花朝节、水神会等传统民风民俗在这里得以复活、焕发生机,并激发起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具有凝聚人心、和谐社会的现实示范意义。
《人文岭南》:前往南海神庙拜祭的绝大多数是老人,请问您如何看待南海神庙文化开发中遇到的时尚化与年轻化问题?
沈小革:我们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的形式,把更多的国际元素、时尚元素注入南海神庙,不断扩大民俗文化节的内涵,提高了活动的规格和影响力。譬如,今年的庙会活动,我们在现场设立了微博墙,举办“玫瑰之约”单身男女配对活动,引入了动漫文化时尚元素,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据统计,2010年南海神庙波罗诞期间,年轻游客和外国游客比往年明显增多,约占游客总人数的60%以上。这是良好的信号,说明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外国朋友开始认识南海神庙,并愿意参与南海神庙的文化开发。
[NextPage]
文化旅游 大有文章
□黄淼章
将文物资源和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南海神庙文化旅游大有文章可做。
建议加快广州海事博物馆建设的步伐,以动静结合的陈列方式,充分展示广州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重要历史地位。
可以策划筹建几组雕像,如苏东坡游浴日亭、杨万里游南海神庙、陈献章游浴日亭、波罗庙会情景等等,在庙外广场筹建海上丝绸之路的雕塑,进一步增加古庙的文化气息和情趣。
恢复一段扶胥古镇历史商业街,发展特色小手工业和小商业,延续千年古镇的历史文脉,弘扬古镇的特色。
将南海神庙打造成为集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海上丝路、庙会文化、休闲观光、学术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独特魅力的岭南文化旅游的品牌。
(作者系著名考古学家、广州市政府参事)
南海神信仰 维护南海海权的文化力量
□乔培华
南海神信仰总是得到最高统治者的尊崇,体现其政治意向。周武王得到南海神的助威灭纣立国,唐玄宗在遇到特大旱灾的时候求南海神降下甘霖以救众生。在唐宋时期更是祈盼南海神保佑生机盎然的海上丝绸之路平安和海外贸易繁荣。明清以来海盗迭起,西方侵略者屡犯,统治者祈祷南海神运用神力保卫海疆,巡视海疆,使南海海不扬波。
南海神是航海保护神,自古以来海商出船、海员出海都要到南海神庙祈福许愿。即使在今天,也是如此。这从不同层面反映出对南海神信仰的虔诚,充分说明了其文化生命力的绵长延续性。
南海神信仰作为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为更多的民众接纳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全国,很多人只知道有南海,而不知有南海神。我们应利用各种传媒手段,把南海与南海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世人知道南海神是南海海域的守护神,是我们坚守南海的意志力量、自信力量、精神力量的来源之一。南海神信仰的深入与传播应当造成广泛的影响力,最终成为维护我国南海海权的文化力量。
(作者系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航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民间把游波罗当作比娶老婆还高兴的乐事。如今“双喜”都出现在了庙会上。
波罗诞:是岭南的 也是国际的
□刘介民
在1000多年前的中国和世界海上贸易往来中,中外海船出入广州,国内外的海员第一站都要到南海神庙拜祭以祈求海神保佑出入平安,一帆风顺。因此,波罗诞参与“游波罗”的人不仅多,还有外国人。这是波罗诞与其他民间信仰祭祀不同的地方,因为国际性的参与与亲民性,波罗诞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作为南海神庙的平台——波罗诞,应该作为民俗工艺的展示场地或者赛艺场地,并且发展成一种文化产业,要在南海神庙继续建立岭南民俗文化发展的研讨基地。此外,波罗诞应该首先在文化方面认同,可以邀请与我国关系密切的国家,如韩国和朝鲜,把洪圣文化融入南海神庙,逐步把波罗诞打造成国际性的民俗盛会。
(作者系广州大学教授,广东省民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