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办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更有作为
——民办博物馆生存状况调查
2014年03月28日 13:15 来源:《人文岭南》2014年3月28日第37期 作者:本报记者 李永杰

    自1996年允许开办民办博物馆以来,民间博物馆在全国不断涌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办博物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国家文物局2013年公布的《全国博物馆目录》显示,我国有各类民办博物馆647家,占博物馆总数的16.7%,加上未注册的私人博物馆及收藏室,全国民办博物馆或相关机构有1000家左右。

    在民办博物馆蜂拥而起的今天,有专家表示,由于现实及政策等多重因素,大部分私立博物馆尚未找到合适的经营模式,藏品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其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也被严重低估。近日,记者走访了珠三角地区的部分私人博物馆,详细了解其生存发展现状。

 

资金匮乏困扰民办博物馆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在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始出现“私人博物馆”,人们以好奇的眼光打量这一新生事物。进入21世纪以来,广东各级政府对优化文化环境、提升“软实力”倾注了更高热情,大力扶持民办博物馆成为一种共识和普遍行动,大量民办博物馆雨后春笋般落户珠三角。

    至正艺术博物馆是国内颇有名气的私人博物馆,目前在深圳设立了三家分馆,馆藏藏品主要以中国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为主,同时还藏有瓷器、青铜等各大门类,其藏品价值逾百亿。在馆长吴福庆看来,办馆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日常开销,“幸好我自己经营着一些企业,资金还能够维持下去,但仅凭爱好开馆的收藏者一般都坚持不了多久”。

    叶晖在佛山做陶瓷生意20多年了,工作之余喜欢收藏古钱币。“2001年,佛山博物馆搞了一个历代货币展览,我发现其中很多展品我都有收藏,甚至我的一些藏品博物馆都没有。”他由此萌生了开办私人博物馆的念头,“我能不能把自己的藏品也拿出来,做一个展览或者直接开一个博物馆?”

    “2002年博物馆刚开张时,500平方米的馆舍租金、水电费、人工开销就达到7000多元,加上观众稀少,很难维持。苦苦维持至2003年4月,博物馆无奈搬迁,展厅面积也缩减到100平方米”,叶晖对记者说,由于经济上的压力,博物馆曾几度被迫关停。

    记者调查发现,几年前曾在深圳名噪一时的华夏英杰博物馆、十里红妆民俗博物馆、水岩奇石博物馆等私人博物馆都已关门或中止展览。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博物馆都是因为资金断链而被迫关门的。不过,上述困难并没有浇灭一些收藏爱好者的开馆热情。吴福庆告诉记者,2011年至今,又有近十家民营博物馆在深圳注册开馆。

 

藏品真伪屡惹争议

    据中国收藏家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在册的收藏家协会会员已达7000多万。而近几年,随着收藏热度的高涨,据有关方面估算,会员已达9000万左右。即便按2009年的7000万会员、每名会员收藏5件藏品保守估算,收藏品也已达3.5亿件。如此巨大的收藏规模,其藏品水平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

    2013年7月,河北省“冀宝斋博物馆”展出雷人赝品引发海内外对民间博物馆的热议,极大地损害了民间博物馆的声誉。网络上舆论滔滔,有声音直言民间博物馆成了“赝品藏污纳垢的地方”。其实,早在2012年,台湾收藏家曹兴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一些民营博物馆赝品泛滥,需高度警惕。

    私人博物馆的藏品质量与收藏者的素质和水平有着直接关系。深圳文物考古鉴定所所长任志录将民间收藏家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真正热爱文化,也具备经济实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人;第二种是利用收藏进行投资的人,虽不乏功利,但尚可培养;第三种是附庸风雅者,其手中的藏品多为赝品,以收藏、文化为借口沽名钓誉。“现实中偏偏第三种人最多,几乎占到90%以上”,任志录有些无奈地说。

    有学者认为,作为一项投资,私人收藏的得失大多体现在经济利益上,然而一旦建成博物馆,需承担教育公众的社会责任,对藏品真伪必须有严格的把控。

 

民办博物馆有待政府扶持

    博物馆是集中展示文化传统的场所,代表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厚度。暨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张永春表示,民办博物馆来自于民间,成长于市场,服务于公众,门类丰富,特色鲜明,已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护中华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民办博物馆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已渐渐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民间博物馆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资金匮乏、政策支持滞后等方面的制约。

    2006年9月28日,在佛山市高明区文广新局、旅游局的大力扶持下,佛山市高明区“世纪钱币博物馆”在灵龟公园正式开馆,约200平方米的博物馆场地由政府免费提供,向市民免费开放。“如果不是政府扶持,博物馆早就办不下去了。”叶晖兴奋地说。

    “民办博物馆在服务社会和公众方面,与国有博物馆具有相同的功能和作用。但是,民办博物馆不是由国家出资,不直接隶属于国家文物系统,没有明确的国家财政资金扶持渠道。加之运营和维护资金不足、法律地位和监管体系不明确,在创办和运营过程中经常遇到政策法规瓶颈,严重制约着民办博物馆的健康发展。”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吕建中建议,应从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民办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享有同等地位。

    吴福庆认同吕建中的观点,他希望政府能正式出台对民间博物馆的扶植政策,给予其一定的法律地位。“文化是流动的,文化传承的积淀是随着人走的,如果珍品博物馆的建设得不到当地政府的关心和帮助,它的生存就无法延续”,他建议,政府可以搭建平台,让优秀博物馆之间相互交流互动;组织小学、中学与大学开展艺术品学习与中国历史的传承教育;政府每年设立基金,对为社会作出特殊贡献的博物馆给予补贴和嘉奖。“给私人博物馆更多的发展空间,让私人博物馆在传承发展中延续,这样可更好地让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发扬光大。”

 

专家言论

 

  宋向光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目前国内很多所谓的民办博物馆,挂的是博物馆的牌子,其实既达不到办馆的条件,也没有按博物馆的模式进行运作,专业性和规范化程度都远远不够。这样的“博物馆”要打上引号,只能说库房里有些东西可以展示给大家看,连藏品都称不上。

       

  郭学雷

  深圳博物馆副馆长

    如果是馆主自己把玩观赏,民间博物馆藏品质量的好坏,外人无话可说。但是,一旦有国家投入补贴,就一定要保证藏品质量,民间博物馆应当有准入门槛。一个是博物馆的准入标准,一个是营运和支撑,如果这两个问题得不到解决,民间博物馆是搞不起来的。

 

  雷从云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一个有责任感的民办博物馆,自身也要积极开展鉴定、整理、研究工作,取得国家、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地方博物馆、考古部门则应当积极引导,给予更多帮助,这样才能让已经开门纳客的民办博物馆逐步向管理科学化、展陈规范化方向发展,更好地成为社会公益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

 

  蒋卫东

  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

    对民办博物馆的建设,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一方面要积极支持,一方面在审批时要严格把好藏品关,使得民办博物馆在扩大权益的同时,也逐步加强管理规范。比如有些民办博物馆,在征集文物时,采取的是专家一票否决制,这样的机制就相对成熟。

 

  阎焰

  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

    从某种意义来说,民间博物馆承担起了公办博物馆的社会责任。到目前,有些民间博物馆仅有投入,没有盈利。按照博物馆的定义来说,它应该是一个“事业”,没有太多创收,它就是给老百姓免费观看的机构。

 

  王玉海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民办博物馆要生存下去,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开办者自身不懈努力、狠练内功。我们相信,只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民办博物馆自身能转变发展理念,在类型上能填补空缺,在运作上能更为灵活,将文化与产业、博物馆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定能为我国文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李永杰/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