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在2011年中国(南方)智库论坛致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全面部署,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建设文化强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广东省委及时作出打造“理论粤军”这一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省委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对建设文化强省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广东省社科联是省委、省政府联系社科界的桥梁和纽带,在打造理论粤军中负有重要责任,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打造理论粤军,建设岭南学派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岭南学派是建设文化强省、发展岭南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一个区域学术发展的顺理成章之举。鲜明地提出岭南学派的概念,有利于广东的学科创新。历史上,广东曾经产生过许多学术思想上的领军人物,形成了一脉相承的学术风格,对中国文化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总结起来,岭南学术传统特点有:一是求新求变的开拓精神,二是融合中西的治学方法,三是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岭南优良的学术传统是我们建立岭南学派的重要精神和学术源泉,当前,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八面来风的文化环境,丰富生动的现代化建设实践,又为学科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广东社科界应珍视和继承从惠能到孙中山、从陈寅恪到卓炯等思想和学术先驱们的宝贵财富,通过建设岭南学派把广东学术学科创新推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广大社科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岭南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广东人敢饮“头啖汤”的精神,加强对学术难点、热点甚至禁区的研究,发掘和提出新问题,努力建设中国特色、岭南风格、广东气派的社会科学。
二、打造理论粤军,社科联要发挥独特优势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广东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发挥社科联的独特优势,以打造理论粤军为主题,把握机遇、乘势而上,重在建设,重在实效,推动学术创新和工作创新,推动社科联平台、能力、人才、事业协调发展,为打造理论粤军作出新贡献。
一是引导社科理论界服务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社科联要深入研判世情、国情和省情,组织引导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向现代化实践、面向实际生活,倾听人民的呼声,汲取时代的精华,为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思考,为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提供决策依据,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思想食粮,努力成为党委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成为社会灵魂的工程师,通过服务中心工作来打造理论粤军,建设岭南学派。
二是要充分发挥社科联在引领社科界进行理论创新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推动工作内容创新、联系方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更加自觉地开展学术观点创新和学科体系创新,通过社科规划、评奖等评价机制,建设岭南学派、促进学科创新、打造理论粤军,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确立崇尚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价值取向。
三是要培育发展社科类社会组织,为社科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社科联是学术界的人民团体,也是枢纽型社会组织,发挥好孵化培育功能,促进社科类社会组织发展,是当前加强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要通过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实现工作转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综合协调和强化服务上来,为各类学会、研究会、民办研究机构的壮大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和政策条件,为各类社科人才的成长给予更多的扶持,激发社科团体和社科人才的主体能动性,在社会转型和文化创新进程中充分发挥社会理性和“民间智库”的独特作用,为理论粤军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和政策环境,促进岭南学派的形成。
四是要转变职能,加强服务,促进理论粤军的成长。面对打造理论粤军、建设岭南学派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社科联的理念和方法也要转型升级。要形成统筹兼顾的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不断强化大局意识、战略意识、基础意识,提高统筹协调社科工作全局的能力,推动社科联职能和平台协调发展、事业和人才协调发展、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协调发展,为理论粤军的成长和岭南学派的形成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加强理论创新,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智力支持是理论粤军的发展方向
打造理论粤军、建设岭南学派是一个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长期建设过程,广大社科工作者要增强理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理论创新,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智力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理论粤军。
一是在理论创新上发挥引领作用。继续推进改革已经再一次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时代呼唤广东社科界勇立思想前沿,时代需要广东社科界发出改革先声。如何把握我省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继续当好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如何总结科学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认识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如何摸准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需要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更高更深层面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推动学术观点、学科体系和科研方法创新,推动发展思维和战略决策创新,进一步为广东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是在实践创新中发挥推动作用。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和三个理论春天源头的广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推动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作为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继续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独特的贡献。全省社科专家学者要及时总结宣传广东在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的新成效、新经验,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支持;建立服务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社会建设、服务广大社科类社会组织和广大专家学者的决策咨询机制,大力提高决策研究、资政服务的能力,为党和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彰显广东特色和广东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发展中的新贡献。
四、打造理论粤军、建设岭南学派要重视五方面工作
1.大力发展优特学科。以往的研究成果为打造理论粤军奠定了重要基础,今后还要立足本土,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学科。通过积极支持现有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形成重点学科的群体效应。可采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方针,从研究方向、研究领域上寻求突破,对现有学科进行重新梳理,摸清优质学科、新型学科和特色学科的状况,再根据我省经济情况给予有层次的建设、分阶段的资助,同时严加监督,多出快出成果,用高端成果彰显岭南特色,扩大广东在国内外学术界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2.继续优化人才结构。打造理论粤军要按照老中青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学术梯队。资深学者有责任培育年轻的后继者,切不要让有学养也有精力的老专家过早与专业告别。要加强对退居二、三线资深社科专家的关怀,积极提供平台,为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同时要给青年一代社科工作者更多的关注,以老带新,推出“理论粤军育苗工程”,发挥资深理论工作者“传、帮、带”的作用,培养更多的后起之秀。打造理论粤军还要立足本土,培养本地的文化理论干部,把他们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出来。在人才培养上做到本地培养与外来引进相结合,省委在科技方面引进人才力度较大,人文社科领域也要加快步伐,大力引进海内外领军人才。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培养一批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继续通过学术规划和评奖活动,促进领军人物的成长。
3.拓宽科研资金渠道。当前,社科理论研究经费支持方式应该多样化,除了依靠政府加大投入以外,还要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可成立资助科学研究的公益基金会,在税收减免方面出台政策,争取各方资助,鼓励有战略眼光的企业投放研究经费,支持广东的理论研究,为打造理论粤军奠定物质基础。同时,希望省里积极为社科理论界穿针引线,拓展资金来源,建立相关基金支持社科研究,支持广东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4.努力搭建学术平台。实践证明,跨学科往往是新型学科的生长点、爆发点。建议多组织召开省内高端学科经验交流会,支持高层研究队伍对相近学科的互动研讨。省里可召开一些跨学科、有领军人物和精英人才参加的研讨会,还可与兄弟省市社科界开展对话,取长补短。要积极促进人文社科之间、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搭建大型学科交叉的人文社科研究平台。广东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理论粤军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和广东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具有特殊使命。为此,建议分别建设一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岭南特色文化研究基地。充分发挥社科规划、评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着力推出一批代表广东水准、具有国际影响、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标志性成果。同时,要实施“走出去”计划,大力推动经典理论成果外译传播工程,通过各种媒体和平台,对我省社科界的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进行评价、译介和宣传,进一步扩大我省学术上的话语权,增强学术上的影响力,使岭南学术走向全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5.培育良好的学术风气。以“广东精神”的提炼宣传为标志,广东科学发展进入了新的文化自觉阶段,社科界专家学者要在践行“广东精神”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自觉深入领会和践行“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这一新时期“广东精神”,树立学术精神,恪守学术诚信,推动学术创新。广大专家学者要努力当好厚德载物的表率,确立崇高理想,专注资政育人,服务社会进步;做学术诚信的标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追求真理;做学术创新的先行者,敢于立言,勇于开拓,引领潮流。有关部门要努力为青年学者创造更好的学术环境,探索通过绩效工资改革等措施,逐渐改变学术界的浮躁现象。在人文社科研究的学风和机制方面,应倡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进一步贯彻“双百”方针。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使“广东精神”内化成学术创新、学科体系创新、研究方法创新的强大动力,形成全体社科工作者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支撑。
(作者系广东省社科联主席、研究员)
蔡鸿生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就历史学领域来看,近十年来,随着广东的社会发展变化,历史学研究的方向和关注点都发生了变化。研究方向上,从过去的以政治史、经济史为重点,转向以文化史、社会史、对外贸易史等为热门的研究方向;同时,研究的关注点也更多地放在与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更为密切的方向。
詹伯慧
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近十年来,广东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围绕地区相关领域开展了许多切实有效的“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工作。当前,社科联组织和广大社科工作者应用心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认真探讨经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为当前广东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二是要大力开展文化建设相关理论的探讨,进行广东文化资源的全面深入调查,对广东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高效地进行文化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促进文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加速文化强省建设前进的步伐。
莫雷
华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
近十年,广东省出台了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一系列政策。在这一时期,广东的心理学学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年中,我省心理学工作者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近200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心理学界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他们也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对灾区进行心理援助、构建社区心理服务体系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陈鸿宇
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
过去十年中,广东经济学界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学理研究走在全国前列;另一方面,从社科管理机构到社科研究机构,再到各高校的社科研究者,都在关注区域协调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社会发展实际。同时,学者们从书斋走向现实,从而促进了社会发展。
蓝海林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在过去十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广东工商管理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内涵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总体上说,在继续注重实践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将理论创新放在了首位。
——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谈近十年广东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以上内容由记者冯爱琴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