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与香港高校合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013年06月20日 10:45 来源:《人文岭南》2012年7月27日第19期 作者:冯爱琴

 

2010年2月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与香港中文大学签署教育合作备忘录,决定建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院

 

 
2012年4月26日,香港大学内地学习千人计划启动仪式在复旦大学举行

 

  2010年以来,粤港教育合作进入快速发展期,粤港两地教育管理机构间的合作日益密切。据了解,香港理工大学与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粤港高校的合作计划正在进行中。有专家表示,香港和内地高校合作尚存在一些障碍,如缺乏对等的动力和利益等,这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在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之际,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强内地与香港的各项合作,进一步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这些政策措施主要涉及经贸合作、金融合作、教育交流、科技合作、旅游合作、粤港合作等六大方面,其中,高等教育交流方面的政策包括扩大内地与香港高校师生交流,鼓励香港高校到广东省合作办学,在广州和深圳分别建立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

 

  6月28日,旨在加强两地高等学校在人员互访、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等方面交流的《香港与内地高等学校关于进一步深化交流与合作的意向书》在香港正式签署。根据意向书,香港拥有学士或学士以上学位颁授权的高等学校和与其交流合作的内地高等学校,将以“校际合作、双向交流”为原则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合作。

 

  两地高校合作,粤港先行

 

  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粤港首个教育合作的高校——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以下简称UIC)由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携手创立于中国广东省珠海市,成为国内首家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办的独立院校。UIC首届招生274人,其中的245名学生于2009年11月通过了严格的考试后顺利毕业,并获得了由香港浸会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据悉,首届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进入著名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单位工作,或者继续选择在大学深造。

 

  如今,UIC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独特教育理念的国际化大学,学院有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及韩国、英国、法国等地的约4000名学生,今年毕业的第四届学生人数已达1017名。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提出要“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扩展交流内容,创新合作模式,促进教育事业共同发展”。这被香港业界视为与内地同行进一步合作的新契机。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魏中林表示,粤港两地地缘接近,人缘相通,通过多年来频繁的交流,已形成了良好而稳固的交流机制。《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的出台,对于推动粤港的进一步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引和支持。2011年7月4日,深圳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在深圳创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计划在2013年正式招生。此外,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学院等有关高校也就开展合作办学作出了积极的探讨,开展了多轮磋商。

 

  模式:合作办学的关键

 

  在UIC创建初期,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曾表示,香港与内地合作办学的模式能否进一步拓展,关键要看UIC的模式是否成功。UIC创办7年,不仅为粤港澳教育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也给正在尝试改革的内地高校带来启发。

 

  UIC秉承博雅教育理念,创新性地推行全人教育、四维教育及国际化办学模式。学院引入香港浸会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系统,实行全英教育,毕业生将获颁UIC毕业证书和香港浸会大学学士学位。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增俊表示,在UIC模式中,北师大参与学校的招生和管理,教学方案和师资由香港浸会大学提供,其四年全英教学和国际化特色确实成为了许多内地家长和学生青睐它的重要原因。

 

  根据2011年7月有关合作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议,香港中文大学负责日常管理、教学科研、招聘教师;深圳大学负责联系深圳巿政府,落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所需要的办学场所和相关配套设施。近期,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徐扬生在一个会议报告中表示,香港中文大学自身以培育学生小社群为宗旨的“书院制”办学特色和“融会中国与西方、结合传统与现代”的办学理念也将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引入应用。

 

  关于内地和香港高校合作,正如香港浸会大学校长陈新滋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表示的:内地不乏资源,硬件更是已达到国际一级水平,但人才仍然缺乏,而香港在院校管理、办学模式以及人才方面有优势,正好协助内地院校“更上一层楼”,香港与内地教育合作是“互补(不足)、各取所需”。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卢晓中看来,现在香港和内地高校合作,采用独立法人的形式,跟过去相比是“迈进了一大步”。

 

  内地高校需要进一步“国际化”

 

  除了合作办学院之外,内地高校和香港高校的合作还有多种形式,包括相互招生、交换生和“2+2”、“3+2”专业合作培养制度等。据了解,15年来,香港高等学校招收内地学生人数近6万名,内地高校招收香港学生也有6万多名,基本持平。

 

  在采访中,也有不少学者和高等教育管理者表示,由于体制机制、教学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香港同内地的高校合作需要进一步磨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以粤港高校合作为例,两地有多所院校有合作意向,但真正落实开展速度并不快。对此,魏中林分析指出,这其中有政策层面的因素也有操作层面的困难,包括管理体制和诉求的差异,也包括办学用地、经费投入等。

 

  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张祥云表示,香港和内地的高校合作,有体制、文化乃至政治上的意义,但两地高校合作,需要有对等的动力和利益。而由于制度、师资和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方面均优于内地,香港跟内地高校合作的动力不强。相应地,从内地来讲,只有在办学方面提供条件才能更加吸引香港高校。就目前合作的情况来看,很多时候还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才能推动。

 

  冯增俊和卢晓中也持类似观点。卢晓中认为,目前内地在和香港高校合作方面还存在一些制度性障碍,如内地高校开放程度相对不高、意识还不强等。大学之间有一些“通约”,内地高校应该通过和香港高校合作,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如对现有学习制度改造等,同时,要切实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从而避免因香港高校到内地招生“抢生源”的问题。

 

  魏中林还透露,目前,广东省教育厅正在研究制定引进世界知名高校来粤合作举办独立设置高等学校的工作意见,争取从省政府层面提出一些支持合作办学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以解决合作办学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投入等重要问题。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