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如何“走出去”
2013年06月20日 10:36 来源:《人文岭南》2012年5月25日第17期 作者:吴平 冷启迪

 

                                  大型交响音诗《孙中山》现场                            丘树宏/供图

 

  4月17日,广东画院院长、岭南画派领军人物许钦松的“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该展也成为近年来中国画坛最为“耀眼”的画展之一。

  2011年,来自广东的诗人丘树宏根据其同名组歌为蓝本策划创作的大型交响音诗《孙中山》先后在广州、中山和北京公演,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交响音诗《孙中山》以孙中山先生的历史贡献以及他深厚的民族情结为主线,融合现代多媒体和交响音诗形式,开创了广东本土原创音诗作品之先河。

  有评论认为,岭南文化带来了新的观念和影响,正在开启她的“文艺复兴”之路。

 

  曾经的流光溢彩一度难寻

  相对于中原腹地的秦砖汉瓦,江南水乡的书香传家,许多尚未涉足岭南大地却已经“先入为主”的人总会把这块近代人文、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想象成文化的沙漠。而当你一旦踏上这片土地,那些散落在各地的村落、民居、祠堂、牌坊、老桥、书院、戏曲、绘画、医学、工艺、市井民俗,享誉全国乃至国际的伟人、名人、人文思想的精髓等,都会让你对此地另眼相看:这片掘金热土竟长出如此茁壮的本土文化,而实际上在近现代历史上,正是这些“广东读本”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发展。

  迤逦而溯,我们曾有过不少写在纸上的和不是纸上的“广东读本”:中原文化的积淀,移民文化的影响,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外来文化的启迪,宗教文化的熏陶,商业文化的冲击,两千年历史的传承、融通、整合、演进,广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才俊辈出,时放异彩。且不论张九龄、惠能、海瑞、陈白沙、湛若水诸明星,也不说近代之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巨匠,仅以近百年历史论之,亦足显广东在中国文化运动中之重要地位。岭南画派、广东音乐、岭南建筑、粤剧、粤菜、“敢为天下先”的诸位仁人志士、叱诧商海的粤商文化,而后相继诞生的欧阳山的《三家巷》、陈残云的《香飘四季》……就是这样一些默默无闻的“广东读本”默默滋养着一方百姓的人文精神,也成为中国文化版图上一朵美丽的奇葩。

  改革开放后,广东不仅在经济领域冲锋陷阵,文化上亦是冲破传统思想禁锢,以其所独具的岭南文化品格和改革开放特性丰富了中国文化宝库。《虾球传》、《外来妹》、《情满珠江》、《和平年代》、《英雄无悔》、《公关小姐》、《商界》、《雅马哈鱼档》……这些影视剧,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经历;《作品》、《花地》、《花城》、《随笔》……这些文学刊物曾经是多少文学青年向往的伊甸园;李海鹰、陈小奇凭借《弯弯的月亮》、《涛声依旧》等引领着音乐潮流,成为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鼻祖;陈明、毛宁、李进、林依轮、甘萍……在流行音乐的策源地和“黄埔军校”中,走出了多少时代偶像,又有多少美妙旋律萦绕至今。

  文艺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在这片土地上,在都市文明的启示之下,草根阶层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人价值的选择碰撞,通过大众传播的方式,让更多国人开始思索路在何方。

  然而,绚丽的绽放过后总是一段怅然的苍茫,在21世纪的大浪淘沙中,“岭南创造”进入了10余年的沉寂。继刘斯奋的《白门柳》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几乎再无“拿得出手”的文艺作品,一大批音乐人离开了曾经的“黄埔军校”,“北漂”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影视作品也难寻佳作。

 

  “广东读本”期待次第绽放

  广东率先打破地域局限,成功地运用文化策划、资本运作的方式,为全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探索了新路。在探索的过程中,已然有些成功的案例出现,“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落下帷幕,有业内人士称这是最近几年中国美术馆个展最为“耀眼”的一次。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是“吞吐大荒”展览的学术主持,从头到尾负责了筹备工作,亦在京亲历了开幕式,感受到了各界的反响。他在分析此画展取得成功的原因时说,建设文化强省,不但是要建设一批文化硬件设施,还在于推出自己的学术形象与学科代表人。就美术而言,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林墉是广东的符号。罗一平强调,现在是大时代,就应该有大气象、大气势的艺术样式与之相契合,而许钦松的山水恰是这种面貌,反映了当下全国的、民族的精神气质,这样的人应该“走出去”并获得认同。

  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以其同名组歌为蓝本策划创作的交响音诗《孙中山》,也在各种力量的运作中取得了成功,成为广东本土原创的重要样本。交响音诗《孙中山》于2011年孙中山诞辰145周年期间,先后分别在广州、中山和北京公演,创广东本土原创音诗作品之先河,成为广东以至国内能在业界、在社会上均产生重大影响的少数作品之一。丘树宏表示,真正的本土原创,应该具备这几个要素:本土作者,包括土生土长和新移民;本土题材;本土演绎者,比如演员、演奏家等。而这,才是广东文化的根本生命所在。

 

  岭南文化“走出去”再次启程

  2009年7月,广东出台《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未来5—10年广东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目标和重大举措,继提出建设文化大省之后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强省。也就是这一年,在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广东省有6部作品获优秀作品奖,是广东省获中宣部“五个一”优秀作品奖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粤产电视剧《潜伏》和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全国一炮走红,许多人甚至认为这是广东自从《外来妹》、《情满珠江》等电视剧全国热播之后十年创作的文艺精品,标志着广味影视作品的新起点和新辉煌。

  站在新的起点上,广东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提出了广东文化“走出去”战略。新的使命赋予了岭南文化新的追求。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徐南铁教授认为:文化的“走出去”, 直观地说,是文化产品的蔓延,从更深一层看,却是文化精神、文化内涵的张扬和影响。这两者有时候会发生冲突。比如,为了使文化产品获得更大的市场,或者为了让文化产品获得某种奖项或荣誉,刻意迎合一些本不属于自己的文化评判标准。徐南铁指出:“所谓文化的‘走出去’,首先不能迷失自己,要善于处理这种冲突,要善于在自己理念的坚持中开拓市场。”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大兴认为,岭南文化如何走出去,一是要坚持传播优质信息。出版社要多多出版优质书籍,报纸、杂志要多多刊发优质文章,广播、电视要多多播放优质节目。广东的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一定要拒绝平庸,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二是要进一步优化信息通道。广东的信息传播工具多数是很先进的,问题在于真正能够讲一口流利普通话的人并不多。因此要加强“推普”的力度,尤其要在成年人中加强“推普”的力度。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