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学”的历史脉络与发展前景
2013年06月20日 09:46 来源:《人文岭南》2011年7月28日第8期 作者:冯爱琴

 

 
岭南文化与岭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由于岭南文化研究热的兴起,“岭南学”的话题再次被关注。何谓“岭南学”?它与岭南文化之间有何关联?“岭南学”的构建是否可行?对于这些关键性问题,学界应审慎地思考和讨论。

 

  与岭南文化相比,“岭南学”的概念近几年来才开始出现。何谓“岭南学”?它和岭南文化之间有何关联?构建“岭南学”是否可行?为此,笔者采访了多位相关学者,力求客观呈现“岭南学”的历史脉络和发展前景。

 

  何谓“岭南学”

  提到“岭南学”,首先使人联想到的是蜀学、徽学、楚学、闽学等带有地方简称的各种“学”,以及早已耳熟的“岭南文化”。这就决定了“岭南学”两个基本可能的定位:学术流派或学科。据记者考察,在知晓并认同“岭南学”概念的学者中,大多倾向于将其归类为后者,或接近后者。

 

  “岭南学”概念的第一次正式提出,是源自2007年4月发表的《“岭南学”刍议》一文,作者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承学和当时该系的博士生翁筱曼。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表示,“岭南学”的提法并非首创,在以往文献记载中就有“岭学”、“粤学”甚至“岭南学”的说法。文中,作者这样界定“岭南学”:“以岭南地区的历史人文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着岭南地区所开展的涉及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文学、语言学、建筑学、传统及现代工艺等人文与自然学科的基础性与综合性研究,均属‘岭南学’范畴”,并表示:“这一学科概念建立在地域划分的基础上,其核心是岭南独特的文化以及对岭南地域独特性的认同”。同年,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举办了首届以岭南学为主题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从这些学术会议以及此后发表的文章来看,学者们对“岭南学”的概念虽有补充或局部商榷(如岭南地区的范围等),但大致性质未变。

 

  这些带有地方简称的各类“学”,其性质内涵并非一致。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这些“学”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指历史上某一地域内以儒学为主的学术文化,如宋代的“蜀学”、“闽学”等;第二类是由当代学者提出的地域文化研究,如“晋学”、“楚学”;第三类是已被学界公认的显学,如“敦煌学”和“徽学”。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谢放认为,“岭南学”更接近于第二类,即以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作为研究对象。

 

  还需厘清的是“岭南学”与“岭学”、“粤学”的关系。谢放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岭学”、“粤学”属上述的第二类,即指岭南或广东地区以儒学为主的学术文化。如今有部分学者不赞成“岭南学”的提法,也正是因为觉得岭南学没有像闽学或蜀学那样延续学术渊源。由此可见,被当代学者认同和界定的“岭南学”与梁启超、黄节等人所言的“粤学”或“岭学”是两个概念,一个是当代学者提出建立的一个学科,一个是传统的儒学学术,其研究对象前者以岭南文化为主,后者只是涵括旧时的传统儒学。

 

  岭南学与岭南文化

  部分学者表示“不要提岭南学,提岭南文化就可以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认为两者具有同一性或者重合性,这也体现在部分学者对“岭南学”发展理由的认识上。如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宋德华在回答为什么要建立“岭南学”时这样表示:建立岭南学有助于学者们在研究岭南文化时有一个比较集中统一的学术目标,使原有的岭南文化研究有一个共同的学术归属,同时,能提高岭南文化研究的学术水平,并进一步拓展岭南文化的研究空间。他还分析了两者的区别:“岭南文化即岭南的文化,是文化的实体, 也是学者们研究的对象;而岭南学指的是对岭南的研究,在根本性质或主体上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对于岭南学与岭南文化这种研究与被研究的关系,在认同岭南学概念的学者中被普遍认可,只是表述不同。如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程国赋就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相对而言,岭南文化的概念要宽泛一些,武术、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建筑等都属其范畴,而岭南学作为一个学科概念,其内涵与外延应该更为集中、具体,以岭南地区的古代文学、语言、历史、哲学等作为主体。”

 

  吴承学表示,岭南文化研究是“岭南学”构建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总结与系统化。对此,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左鹏军也明确表示,之所以提“岭南学”就是希望将“岭南文化”的研究更加系统化,使它走上真正规范化、学科化的学术研究道路。

 

  “岭南学”的建构

  对于建构岭南学,学界存在着两种矛盾的认识:反对者认为岭南文化要成为一种“学”,缺乏合理性;认同者则提出构建岭南学有必要与可能,认为“岭南文化以其独特而深刻的内涵和20世纪中叶以来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已步入寻求重大发展与实质性突破的关键阶段”(岭南学会议综述)。

 

  多数学者更认同“学”的建立需要大量文献发掘的基础。岭南地区没有像其他地区那样一下子出现大量的文献资料,但学者们自提出“岭南文化”以来也确实作了一些整理,出版了如《广东地方文献丛书》、《岭南丛书》、《岭南文库》以及《全粤诗》等资料,如果按前述对岭南学的界定,这些也可看做是构建的基础。程国赋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分析提出:文献材料的搜集、整理、辨析是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岭南学”的基础工程。而由于岭南学以岭南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广东省文史馆陈泽泓认为,开展岭南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前提工作,是要对“岭南文化”相关范畴作界定。

 

  整体而言,岭南学目前还处于学术构想的阶段,对其体系构建和研究重点,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

 

  吴承学认为,岭南学体系的构建应该包含三个层面:其一是相关基本资料的广泛搜集、整理及出版;其二是对各分支学科进行基础性研究;其三是“岭南学”本身的理论建设、各分支学科的理论升华和学说提炼。

 

  宋德华认为,岭南学构成至少应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关于岭南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如何界定、认识和研究岭南文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或重大问题从理论上和方法上作出阐释。二是关于岭南文化本身的总体性、综合性论述。三是关于岭南文化各个部分本身的论述。

 

  谢放认为,岭南学的研究重点大体可包括三个方面:岭南学术史研究、岭南民俗文化研究和岭南中外文化交流研究。

 

  至于岭南学的研究方法,谢放与左鹏军意见一致,认为应以人文学科的方法为主,适当借鉴和汲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