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年学术人才的培育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广东文化强省和学术强省战略的成败。时值第92个“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我们将目光关注到广东省青年学者的生存状况。为了解情况,我们共发放54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0份。调查对象的年龄段为25—45岁,调查对象所属既涵盖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商学院、韶关学院等各层次高校,又包括多类型的科研机构。毋庸讳言,限于调查问卷的样本数量,所得每个结论不一定完全准确,但从中多少能反映出一定的问题,发人深思。
李某是广东省某高校的副教授,在采访之前,他一再要求记者隐去他本人的真实名字。“有太多的因素,我们静不下心来做学问。一般来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可有时候个人的付出并不能与所得相符。总体来说,有热情,可又有力使不上。”李某坦言。
“发表论文难主要缘于‘人际关系’”
按照学龄来计算,一个人拿到博士学位约为27岁,“博士生毕业就已经年纪不小了,娶妻、生子、买房子都提上日程,但高校的收入却不怎么高。”李某说。在我们这次调查中,有66%的高校青年学者,月工资不到6000元,月工资9000元以上的只有2%。“现在进高校工作都要求有博士学位,而过了28岁,用钱的地方就多了。”暨南大学一位老师说。在这次调查中,有48%的青年学者面临经济压力。
在自身发展方面,接受调查的青年学者表示,他们在发表论文、课题申报以及出国培训方面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在我们的调查中,超过一半以上的年轻学者均认为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很难”,而提及发表文章难的原因,42%的人选择了“人际关系”,而18%的老师则认为是学术水平与人际关系兼而有之。
据了解,我国目前各省市政府部门和高等院校,制定的有关学术成果评奖、科研人员评职称、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评估的政策或措施中,均将“核心”期刊作为衡量学术水平高低、学术质量优劣、科研能力强弱的标准。而如果能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则在评定职称、评奖中占据优势。
据《广东社会科学》总编辑江中孝介绍,根据人大复印资料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数据,我国中文类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不到4000种,而其中专业类、综合类的核心期刊数目大致不到500种。
“随着近年来博士生扩招人数的增长和科研人员的增加,要求评定职称的人也越来越多。僧多粥少,所以大家‘挤破头’都想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广东省社科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员对记者说。
课题申报中的“马太效应”
与此同时,这些面临职称晋升的青年学者,必须努力去申报各种级别的课题。与发表论文类似,承担课题的“级别”及科研经费的多寡,也成为职称评审中的重要“砝码”。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有58%的青年学者表示参与过本校的青年课题,16%的学者则表示没有机会参加,只有22%的学者虽然想参加,但本校并没有提供青年课题。
深圳大学社科处处长汪永成表示,除了学校自身外,目前社会上给青年学者提供的课题也不多,而对青年学者限制却相对比较多,总体上比较难申请。在他看来,目前省级社科规划项目数量太少,而且课题经费也不多,这种情况与广东省的经济发展现状是极不相称的。
而申报课题的另一面,是所谓课题申报中的“马太效应”。“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与自然科学课题不同,只要你做了相关的课题,你就是这方面的权威,而其本人又可以利用‘权威’的优势继续申报新的课题。评上教授就好了,到时候资源、人脉就都有了,也就不愁申报课题的事情了。”李某说。
青年学者充满信心和期待
广东正在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和学术强省建设,其中在青年学术人才培养方面,已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例如,在《广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南粤英才培养工程”部分,就提出要“实施青年英才培养工程……每年重点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田丰最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广东省社科联将在推动大学利用教育部的“千人计划”,引进一些高端人才的同时,要特别“加强青年学者培养”,计划每年选派10—20位青年学者到建设一线去体验实践,开拓学术视野。
与此同时,在最近广东省社科联召开的六届三次全会上,田丰在报告中指出,广东对社科人才吸引力不足,甚至还有流失的危险。广东省社科院院长梁桂全也直言,目前广东省社科界在理论原创性方面比较薄弱,广东省没有很强的理论话语权。他建议广东省社科界创设新机制,营造新氛围,支持原创性的学者,特别是有潜力的青年学者,使其能静心做学问。
从我们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72%的青年学者认为当前主要压力来自于学术研究,而48%的人则选择了经济压力,另有26%的人则认为两者兼而有之。在“目前最期望改观的方面”,有55%的人选择了“经济状况”,51%的人选择了“学术水平”,两者大体相当,可见“经济”和“学术”成了困扰青年学者的主要矛盾。发表论文、申报课题是他们所要从事的主要学术活动,由于现实和人为的原因,他们的学术之路并不平坦。例如,在“申报课题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难在哪里?”这个问题上,有72%的人选择了“人际关系”,38%的人选择了“学术水平”,28%的人选择了“选题方向”。
尽管如此,在我们这次调查中,多数青年学者仍对学术充满信心和期待,他们希望在写出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的同时,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好学生。这次问卷调查中,在“个人学术发展期望”选项上,有74%的人选择了“出有影响的学术成果”,18%的人选择了“成为学术名家或学科带头人”,而选择“过得去就可以”的人只有14%。
(感谢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青年学者)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