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首届广府庙会在广州举办,本届广府庙会为期一周,分为展示、展演、展销三个部分,地点设在城隍庙忠佑广场、中山四路(文德路口至北京路口段)、府学西街、北京路、惠福美食街、大佛寺、五仙观等地,一些最能体现广府文化元素的内容均有所展示,城隍庙忠佑广场每天都有不同主题的表演,木偶荟萃、广府华彩、广府花灯、广东武术等均登上舞台,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2月19日的民俗文化大巡游,包括醒狮、舞龙、粤剧各个行当以及腰鼓等七个方阵的表演队伍,吸引了大批民众前来观看。另外,广州手信等中华老字号的小吃也遍及中山四路及府学西街,场面火爆。
发掘城市本土文化
本届广府庙会的定位是民众的综合性的节庆民俗的文化活动,作为本次庙会的主办方,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晓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广州市提出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这不仅要发展现代文化,更要对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城市本土文化进行发掘。广府庙会就是要更好地传承广府文化,弘扬民俗文化品牌。广州市区没有正式的庙会活动,每年正月十五没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广府庙会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庙会不仅是民俗的展示,也是群众的欢乐节,我们也是以此给群众提供一个欢乐节、嘉年华,这与广东省委提出建设“幸福社会”的理念是一致的。从越秀区的地位和特点来说,广州城市发展就是以越秀为中心发展而来。越秀区承载着浓厚的广府历史文化,被誉为“广府文化源地”,广府庙会则能更好地凸显越秀广府文化的地位。
据了解,本届庙会除邀请一些专业的表演团队外,一些社区的表演团队也登上忠佑广场的舞台,自娱自乐。庙会也采取了多种合作形式,社会组织、公司、民众多种方式参与其中。陈晓丹表示,广府庙会将是越秀区长期开展的一个品牌活动,时间在每年正月十五。越秀区政府已经和广州市社科联就建立广府文化研究基地达成初步协议,届时基地将每年出台广府文化研究成果白皮书,支持广府文化高端学术成果和广府文化普及刊物及资料的出版,并加强与港澳等广府文化辐射的粤语区交流。
南、北庙会不同的文化内涵
“本届广府庙会第一次将‘庙会’这种形式的群众活动搬到广州”,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志文研究员指出,“庙会这种民俗活动在北方较为常见。广东地区类似庙会的活动一般由‘神诞’演变而来,比如南海神庙的‘菠萝诞’,一般在城市边缘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较多。在以往的民俗活动中,官员祭拜神灵更多是一种‘仪式’和教化的作用。随着时代的演变,其经济活动的因素逐渐增多。而位于今天城隍庙一带类似庙会的活动实际在明代甚至更早就有了,也有‘游神’活动。辛亥革命之后,随着民间信仰式微,庙宇失修,因而逐渐为人淡忘。”广州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陈泽泓也有同样看法,他说,实际上岭南地区有很多类似庙会的活动,但直接叫庙会的很少。从时间上讲,广州有近半个多世纪没有出现庙会了。解放初到“文革”前,有一种形式叫“城乡文化交流会”。
陈泽泓还将古今南北的庙会异同做了简单介绍,他指出,南方庙会不是北方的,今天不是过去的。北方的庙会重点是热闹,是大众的民俗娱乐节日,有节目、表演、生意摊,是带有艺术性与传统性的活动;南方这种活动,过去是以“营神”、“游神”为主,主要体现的是氏族和宗族的势力。北方的庙会根在山西,经北京等地的发展后,形式和内容上有所转化,商业性逐渐取代宗教活动本身。南方向来商业发达,不需要通过这个节日来发展商业。从时间上来讲,北方以农耕为主,一年之中有两个时间段比较空闲,一是春节到元宵,二是秋收后。岭南地区有着浓厚的商业文化气息,又存在多元神灵崇拜,一年之中,几乎每个月都可能有“营神”、“游神”的活动,一般是3—10天时间,其规模的大小彰显氏族、宗族的实力。
庙会的多重文化功能
对于当代“庙会”的兴起,两位学者均表示,这是“文化热”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驱动的结果。如果从传统庙会来讲,广府庙会最大的先天不足是没有足够的场地。但这次庙会的举办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比如,这些年普查非遗项目,庙会上就设了展示的平台。再比如英歌舞,已经很久没有在广州表演了,虽然它不是广府文化节目,但庙会提供了一个展示文化的舞台。过去南海神庙举办的“菠萝诞”,因为远离市中心,受众还是以附近乡邻为主。而这次广府庙会在城市中心地带举行,覆盖面和影响力都是巨大的。刘志文也指出,除了在文化展示方面的内容外,庙会也可以视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渠道,如广州市城隍庙重修后,当时广州市领导都参观过,这也是政府官员“与民同乐”的一种姿态。而从目前广府庙会人流量以及口碑来看,本届庙会的举办还是为民众认可的。
民俗闹新春
珠海:
五“非遗”亮相斗门艺术巡游
2月12日上午,珠海市斗门民间艺术大巡游活动隆重举行,作为该区市民过大年必不可少的“文化艺术大餐”,今年的巡游活动节目推陈出新,演员人数达到了800人的规模,为历届之最,不少市民和游客来到现场争看这场盛况空前的艺术盛宴。
这次巡游活动,为了带给观众更加震撼的视听效果,除了“水上婚嫁”、装泥鱼、乾务飘色、锣鼓柜、莲洲舞龙等传统节目表演外,竹板山歌、客家咸茶、莲洲舞火龙等5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巡游中亮相,据了解,这些节目都是第一次进行公开表演。
开平:
两万人赏泮村花灯
2月15日, 在以“开平水口泮村第十八届花灯会暨全球雷、方、邝宗亲商务考察联谊盛会”为主题的灯会上,来自全球各地的300多位华侨共聚开平市水口镇泮村。
据介绍,“泮村灯会”又称“舞灯会”,起源于明朝,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是泮村邝氏族人独有的传统习俗,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个活动包括扎灯、送灯、迎灯、择灯、起灯、舞灯、打灯7个程序。活动现场高声喝彩,鞭炮声大作。
阳春:
举办“玉皇圣诞”千人宴
2月12日,阳春市崆峒岩景区彩旗飘扬,鼓乐喧天,醒狮起舞,当地群众为了弘扬“玉皇圣诞”文化,在景区内外排开180多张餐桌,举行千人大宴。当天来自阳春市春城崆峒、升平、合岗等村委会以及阳江、茂名等地游客近2000人聚在一起,举杯同贺“玉皇圣诞”,祈祷新一年有个好收成。
佛山:
万人空巷看花灯
正月初九“行灯地”是佛山300多年的传统风俗。2月11日早上6时多开始,各地的市民纷纷赶往灯会的聚集地——乐安,两公里长的花灯会被围得水泄不通。据统计,约有5万群众参加了当天的花灯盛会,市民希望“行灯地”后,能转好运,万事顺心如意。据悉,已成功申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乐安花灯今年将得到大力推广,佛山当地将探索把乐安花灯向文化旅游产品方向发展。
佛冈:
豆腐节里闹元宵
2月15日,广东佛冈县高岗镇社冈下村的村民以互相投掷豆腐来闹元宵。社冈下村是客家人聚居之所,掷豆腐也是迁居至此的客家习俗。
社冈下村的100多名村民制作了一个重量超过3吨的巨型大豆腐,上千村民宛若打雪仗似的,上演一场“疯狂”的豆腐大战。拳头那么大的豆腐砸到人身上开出了“豆腐花”,激战中心圈的人从头发丝到鞋子全都沾满了豆腐。豆腐谐音“斗福”,被豆腐砸到的越多,福气也就越多。
广西宾阳:
非物质文化遗产巡游受热捧
正月十一(2月13日),是广西宾阳县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节日“炮龙节”。当日上午,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艺节目巡游”活动在宾阳县大街上精彩上演,吸引了上万名本地人和外来游客的目光。
除惊险神奇的游彩架之外,巡演的节目还包括独具宾阳地方特色的师公戏、舞彩凤、打钱尺、踩高跷等民俗文艺节目。它们中有不少都是自治区级或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